明月皎夜光,促织鸣东壁。
玉衡指孟冬,众星何历历。
白露沾野草,时节忽复易。
秋蝉鸣树间,玄鸟逝安适。
昔我同门友,高举振六翮。
不念携手好,弃我如遗迹。
南箕北有斗,牵牛不负轭。
良无盘石固,虚名复何益?
形式:古风翻译
明亮皎洁的月光照耀着夜空,东边墙角下不时地传来蟋蟀的吟唱。北斗星中的玉衡星已指向了孟冬,天上众多的星星是这样闪烁璀璨。晶莹的露珠已沾满了地上的野草,时节流转转瞬间又是夏去秋来。树枝间传来秋蝉断续的鸣叫,燕子啊不知又要飞往何方?昔日与我携手同游的同门好友,已经举翅高飞腾达青云了。可是他们一点也不念曾经的交情,就像行人遗弃脚印一样把我抛弃!南箕星、北斗星都不能用来盛物斟酒,牵牛星也不能用来负轭拉车!再好的友情也不能像磐石那样坚固,仔细想来炎凉世态虚名又有何用?注释
皎夜光:犹言明夜光。促织:蟋蟀的别名,一作“趣织”。玉衡:指北斗七星中的第五星。北斗七星形似酌酒的斗:第一星至第四星成勺形,称斗魁;第五星至第七星成一条直线,称斗柄。由于地球绕日公转,从地面上看去,斗星每月变一方位。古人根据斗星所指方位的变换来辨别节令的推移。孟冬:本指冬季的第一个月,此处指方位。玉衡星已经指向孟冬亥宫之方向——西北方,时已过夜半。历历:逐个的意思,众星行列分明的样子。忽:本义为不重视、忽略,这里用引申义,急速、突然的意思。易:变换。玄鸟:燕子。安适:往什么地方去?燕子是候鸟,春天北来,秋时南飞。这句是说天凉了,燕子又要飞往什么地方去了?同门友:同在师门受学的朋友。翮:这里泛指鸟的翅膀。据说善飞的鸟有六根健劲的羽茎,故曰“六翮”。携手好:指共患难的友谊。南箕:星名,形似簸箕。北有斗:即北斗,星名,形似斗(酌酒器)。牵牛:指牵牛星。轭:车辕前横木,牛拉车则负轭。“不负轭”是说不拉车。良:的确。盘石:同“磐石”,特大石,用以象征坚定不移的感情。鉴赏
这首诗是中国古典诗词中的名篇,属于“古诗十九首”之一。这组诗作于魏晋时期,其作者已无法考证。诗中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表达了对往昔岁月和友情的怀念,以及对人生易逝和虚名的感慨。
“明月皎夜光,促织鸣东壁。”这两句开篇即描写了一幅清冷而宁静的夜晚景象。明亮的月光洒满夜空,蚕豆般大小的织女星(织女座,即室女星)正在东方天际低语。
“玉衡指孟冬,众星何历历。”玉衡是古代天文仪器,用来观测星象。孟冬即农历十一月,对应公历的十二月。这两句诗表明了季节已经进入冬日,夜空中繁密的星辰仿佛在诉说着什么。
“白露沾野草,时节忽复易。”白色的露水滋润了野间的草木。这里的“时节”指的是岁月流逝,“忽复易”则表达了时间飞逝,转瞬即逝的感慨。
“秋蝉鸣树间,玄鸟逝安适。”秋天的蝉在树梢上鸣叫,而那玄色的大雁却安然自得地飞过。这里通过对声响和动态生命体的描写,传达了季节更迭与生灵流转的意境。
“昔我同门友,高举振六翮。”昔日的同窗之交,如今却如高空中振翼欲飞的大雁一般遥不可及。
“不念携手好,弃我如遗迹。”这两句诗表达了对过去美好时光和深情友谊的怀念,以及面对现实中的背离与忘却,内心的无奈与悲凉。
“南箕北有斗,牵牛不负轳。”南箕、北斗都是星宿的名称,而牵牛则是古代二十八宿之一,这里用来比喻人生路途的艰辛和孤独。轭,是车厢前部用于驾驭牛马的器具,诗中“不负轭”意味着即便是在星辰引导下,也无法承担起生活的重负。
“良无盘石固,虚名复何益。”最后两句表达了对人生真谛和功名利禄的深刻反思。良好的品德和坚实如盘石般的事业才是真正有价值的,而那些虚浮的荣誉与名字又有什么实际益处呢?
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表达了人生易逝、友情难得以及功名虚幻的深刻哲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