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仪斡运,天回地游。四气鳞次,寒暑环周。
星光既夕,忽焉素秋。凉风振落,熠耀宵流。
吉士思秋,实感物化。日与月与,荏苒代谢。
逝者如斯,曾无日夜。嗟尔庶士,胡宁自舍。
仁道不遐,德輶如羽。求焉斯至,众鲜克举。
大猷玄漠,将抽厥绪。先民有作,贻我高矩。
虽有淑姿,放心纵逸。出般于游,居多暇日。
如彼梓材,弗勤丹漆。虽劳朴斫,终负素质。
养由矫矢,兽号于林。蒲芦萦缴,神感飞禽。
末伎之妙,动物应心。研精耽道,安有幽深。
安心恬荡,栖志浮云。体之以质,彪之以文。
如彼南亩,力耒既勤。藨蓘致功,必有丰殷。
水积成川,载澜载清。土积成山,歊蒸郁冥。
山不让尘,川不辞盈。勉尔含弘,以隆德声。
高以下基,洪由纤起。川广自源,成人在始。
累微以著,乃物之理。纆牵之长,实累千里。
复礼终明,天下归仁。若金受砺,若泥在钧。
进德修业,辉光日新。隰朋仰慕,予亦何人。
形式:四言诗鉴赏
此诗《励志诗》由魏晋时期的文学家张华所作,其内容富含哲理,旨在激励人们追求道德修养和学问精进。
诗中开篇描绘了宇宙运行的宏大景象,四季更迭,寒暑循环,以此象征人生的短暂与变化无常。接着,诗人通过“星光”、“凉风”、“熠耀宵流”等自然景象,引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以及对人生价值的思考。诗人提醒世人,时间如同流水,昼夜不停,应当珍惜光阴,努力提升自我。
随后,诗人提出“仁道不遐,德輶如羽”的观点,强调道德修养的重要性,认为道德如同轻如鸿毛的羽毛,易于获得,却能带来深远的影响。他鼓励人们追求道德的完善,并指出在众多追求中,能够做到这一点的人并不多。
诗中还运用了比喻手法,如“梓材”、“养由矫矢”、“蒲芦萦缴”等,形象地阐述了个人修养与成就的关系,强调了持之以恒的努力和正确方法的重要性。最后,诗人以“累微以著,乃物之理”总结,强调积累小善终能成就大德,鼓励人们从细微处做起,不断进步。
整首诗语言优美,寓意深刻,不仅展现了诗人对人生的深刻洞察,也蕴含着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和道德追求,对后世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