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若不爱酒,酒星不在天。
地若不爱酒,地应无酒泉。
天地既爱酒,爱酒不愧天。
已闻清比圣,复道浊如贤。
贤圣既已饮,何必求神仙。
三杯通大道,一斗合自然。
但得酒中趣,勿为醒者传。
形式:古风押[先]韵翻译
如果上天不喜欢酒,就不会有酒星在天空。假如大地不喜欢酒,就不会有酒泉这样的地方。既然天地都喜欢酒,嗜酒并不违背天意。听说清酒如同圣洁,浊酒也似贤良。贤人圣人都已饮酒,何须追求长生不老的神仙。三杯美酒足以通达人生大道,一斗佳酿契合自然法则。只要能领略酒中的乐趣,无需向清醒的人述说。注释
天:天空。若:如果。爱:喜欢。酒:酒。星:星星。在:存在。地:大地。应:应该。无:没有。酒泉:古代中国的一个地名,因泉水出酒而得名。既:既然。愧:违背。已:已经。圣:圣人。复:又。道:法则。浊:浑浊。饮:饮酒。何必:何必。神仙:长生不老的仙人。大道:人生的大道理。合:符合。自然:自然规律。但:只。趣:情趣。勿:不要。醒者:清醒的人。鉴赏
诗人以酒为乐,借此抒发胸臆。在这首《月下独酌四首·其二》中,李白以其特有的豪放笔调,表达了对饮酒的热爱与哲学思考。
"天若不爱酒,酒星不在天。地若不爱酒,地应无酒泉。"这两句诗通过设问,提出一个假设:如果天地都不爱酒,那么自然界中就不会有与酒相关的事物存在。这既是对自然法则的一种颂扬,也隐含了诗人个人对于饮酒行为的辩护。
"天地既爱酒,爱酒不愧天。已闻清比圣,复道浊如贤。"这两句进一步阐述了上面的假设,如果天地都喜欢酒,那么人的喜好也不应该受到谴责。这里的“清比圣”和“浊如贤”分别指代不同品级的酒,以及饮酒后人的高洁或平实状态,显示出诗人对酒的深刻理解。
"贤圣既已饮,何必求神仙。三杯通大道,一斗合自然。"这两句则表达了诗人对于达到精神境界的看法。在李白眼中,即使是贤者和圣人,也不必追求成为神仙,只需通过饮酒来体悟生命的大道与自然的和谐。
"但得酒中趣,勿为醒者传。"最后一句强调了诗人的生活哲学:只要在喝酒中找到乐趣,就无需再向那些清醒人传达什么。这句话也反映出李白对个体感受的尊重和珍视。
总体而言,这首诗不仅展现了李白的饮酒豪情,更透露出他对于生命、自然与个人自由的深刻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