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古诗词网主要是分享唐诗、宋词、词牌名、文言文、古籍、诗词名句等。

当前位置:首页 > 诗词名句

梦游天姥吟留别原文及翻译

作者: 时间:2025-03-18阅读数:0

唐-李白

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

越人语天姥,云霓明灭或可睹。

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

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

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

谢公宿处今尚在,渌水荡漾清猿啼。

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

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

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

熊咆龙吟殷岩泉,慄深林兮惊层巅。

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

列缺霹雳,丘峦崩摧。洞天石扇,訇然中开。

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

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

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

忽魂悸以魄动,恍惊起而长嗟。

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

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

别君去时何时还,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形式:古风

翻译

航海的人谈论着瀛洲,那里的烟波渺茫难以寻找。越地的人谈起天姥山,云霞明灭或许能看见。天姥山直插云霄横亘天际,气势超越五岳盖过赤城。天台山高有四万八千丈,面对它也要向东南倾斜。我想借此梦游吴越,一夜之间飞渡镜湖映月。镜湖月光照亮我的影子,送我到剡溪边。谢灵运曾歇息的地方如今还在,清澈的溪水荡漾,清猿啼叫。我穿着谢公的木屐,攀登直通青云的阶梯。半山腰见到海日升起,空中传来天鸡鸣叫。千岩万转道路难辨,我在花丛石间迷失,夜色忽然降临。熊咆哮龙吟震动山泉,深林战栗,峰巅震惊。云层青黑预示暴雨,水面平静升腾薄雾。电闪雷鸣,山峰崩塌,洞天石门轰然开启。青冥之上浩渺无边,日月照耀着金银装饰的仙境。仙人们穿着霓裳乘风驾驭,云中的君主纷纷降落。老虎弹奏瑟,鸾鸟驾车,仙人们排列如麻。忽然心惊魂动,猛然惊醒发出长叹。醒来时只有枕席,刚才的仙境已消失无踪。世间的欢乐如此短暂,自古以来万事如流水东逝。告别你后何时再会?暂且让白鹿在青崖间自由漫步,想走就去寻访名山。怎能低头屈服于权贵,让我无法保持开朗的笑容。

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著名诗人李白的作品,名为《梦游天姥吟留别》。从诗中可以感受到李白超凡脱俗、才情澎湃的个性,以及他对自然山川的深切感情和丰富想象。

首句“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即设定了一个神秘而遥远的意境,瀛洲本是传说中仙岛,此处借以表达诗人对理想世界的向往。接下来,“越人语天姥,云霓明灭或可睹。”则通过越人的口述,将听众带入了一个充满神话色彩的境界。

“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这一段落描绘了一幅宏伟壮丽的画面,天姥山脉如同天然屏障,与天相连,气势磅磅。这里诗人以其雄浑的笔触,展现了自然之美与力量。

“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天台山高耸入云,其高度被夸张为四万八千丈,与之对峙,则是东南诸山皆相形见绌,显示出诗人对于大自然的敬畏与赞美。

“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此处诗人表达了自己想要借助这般壮丽景色进入梦境,翱翔于吴越之间,宛如在镜湖的明月下穿梭自如。这一段落充分展现了诗人的浪漫情怀和超凡脱俗的想象力。

“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这里,湖中的明月不仅映照着诗人,更是引导他到达目的地剡溪。诗人借此描绘了一种与自然融为一体的情景,同时也透露出一种超脱尘世的意境。

“谢公宿处今尚在,渌水荡漾清猿啼。”谢公,即指谢灵运,他曾居住的地方依然存在。这里的渌水清澈,猿啼声响,是对自然之美的细腻描绘,也是诗人对于先贤居所的一种怀念。

“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这一句表达了诗人穿着谢灵运留下的鞋履,攀登青云之巅。这不仅是一个实际行动的描述,更是一种精神追求的象征,显示出诗人对于高洁与超脱世俗的向往。

“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这一段落继续描绘了诗人攀登至高处所见所闻。半壁之上可以望见海日,而在空中还能听到天鸡的叫声,这些都是超现实的神话景象。

“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诗人通过这段落表达了攀登过程中的曲折和困难,以及时间流逝带来的突然黑暗。这里,“迷花”可能指的是山间的迷雾,而“倚石”则是攀岩之举。

“熊咆龙吟殷岩泉,慄深林兮惊层巅。”这一段落描绘了一种壮丽而又神秘的情景。熊咆龙吟,即山间的溪流发出如同动物叫声和龙吟的声音;“殷岩泉”则是指源自幽深岩穴的泉水;“慄深林兮惊层巅”则表达了诗人对于深邃森林及其巍然屹立之景象的震撼。

接下来的几句:“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列缺霹雳,丘峦崩摧。洞天石扇,訇然中开。”则是对自然风光的进一步描绘,其中包含了天气变化、山川壮观以及洞穴奇景。

“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这一段落继续强调了天姥山脉的神秘与深邃,其高度之大连天际相接,而在其上,日月光辉照射着金银般的云海。

“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这里诗人借用了神话中的意象,将自己比作云中之君,以风为马,穿梭于云端。这种超脱凡尘、与自然合一的想法,是李白诗歌中常见的主题。

“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这一段落描述了一种神仙降临的情景,其中虎皮为鼓、鸾鸟驾车的形象,展现了诗人的丰富想象力和对仙境生活的向往。

“忽魂悸以魄动,恍惊起而长嗟。”这里诗人表达了一种突然之间灵魂震荡、精神振奋的情感体验。这种情绪转换,既是诗人内心世界的写照,也是对前文神仙境界的一种回应。

“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这一句表达了诗人在梦醒之后,对于曾经所见到的壮丽景色和超凡情怀的留恋与不舍。这里,“枕席”指的是现实世界中的日常生活,而“烟霞”则是诗中屡次出现的仙境意象。

最后,诗人以“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总结全诗,表达了对世间凡尘和历史沧桑的感慨。这里,“行乐”指的是人生旅途中的快乐与悲欢,而“东流水”则象征着时间的不可挽回和历史的不断流转。

“别君去时何时还,且放白鹿青崖间。”这一句是诗人的告别之语,将白鹿放归自然,以此表达对自由与超脱尘世束缚的向往。

而最后一句,“须行即骑访名山。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则是诗人对于必须去拜访名山,以及面对现实生活中的种种压力和束缚时的心情表达。这里,“摧眉”、“折腰”都是形象地描述了精神上的屈服,而“不得开心颜”则是这种屈服带来的心灵痛苦。

标签:

本站所有文章、数据、图片均来自互联网,一切版权均归源网站或源作者所有。

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来信告知我们删除。微信: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