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欲居南村,非为卜其宅。
闻多素心人,乐与数晨夕。
怀此颇有年,今日从兹役。
敝庐何必广,取足蔽床席。
邻曲时时来,抗言谈在昔。
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
春秋多佳日,登高赋新诗。
过门更相呼,有酒斟酌之。
农务各自归,闲暇辄相思。
相思则披衣,言笑无厌时。
此理将不胜?无为忽去兹。
衣食当须纪,力耕不吾欺。
形式:古风翻译
从前想移居住到南村来,不是为了要挑什么好宅院;听说这里住着许多纯朴的人,愿意同他们度过每一个早晚。这个念头已经有了好多年,今天才算把这件大事办完。简朴的屋子何必求大,只要够摆床铺就能心安。邻居朋友经常来我这里,谈谈过去的事情,人人畅所欲言;见有好文章大家一同欣赏,遇到疑难处大家一同钻研。春秋两季有很多好日子,我经常同友人一起登高吟诵新诗篇。经过门前互相招呼,聚在一起,有美酒,大家同饮共欢。要干农活便各自归去,闲暇时则又互相思念。思念的时候,大家就披衣相访,谈谈笑笑永不厌烦。这种饮酒言笑的生活的确很美好,抛弃它实在无道理可言。穿的吃的需要自己亲自去经营,躬耕的生活永不会将我欺骗。注释
南村:各家对“南村”的解释不同,丁福保认为在浔阳城。卜宅:占卜问宅之吉凶。这两句是说从前想迁居南村,并不是因为那里的宅地好。素心人:指心性纯洁善良的人。李公焕注云:“指颜延年、殷景仁、庞通之辈。”庞通,名遵,即《怨诗楚调示庞主簿邓治中》之庞主簿。数:屡。晨夕:朝夕相见。怀此:抱着移居南村这个愿望。颇有年:已经有很多年了。兹役:这种活动,指移居。从兹役:顺从心愿。蔽庐:破旧的房屋。何必广:何须求宽大。蔽床席:遮蔽床和席子。取足床席:能够放一张床一条席子就可取了。邻曲:邻居,指颜延之、殷景仁、庞通等,即所谓“索心人”。抗:同亢,高的意思。抗言:抗直之言,高谈阔论或高尚其志的言论。在昔:指往事。这两句是说邻居经常来访,来后便高谈阔论往事。析:剖析文义。所谓析义,主要是一种哲学理趣,与一般分析句子的含义不同。“春秋”两句:大意是说春秋多晴朗天气,恰好登高赋诗。斟:盛酒于勺。酌:盛酒于觞。斟酌:倒酒而饮,劝人饮酒的意思。这两句是说邻人间互相招呼饮酒。农务:农活儿。辄:就。相思:互相怀念。披衣:披上衣服,指去找人谈心。厌:满足。此理:指与邻里过从畅谈欢饮之乐。理:义蕴。将:岂。将不胜:岂不美。兹:这些,指上句“此理”。纪:经营。鉴赏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生活的向往和追求。"昔欲居南村,非为卜其宅"开篇就显示出诗人早已有意归隐田园,不是为了占卜什么吉凶之说,而是出于内心的真实愿望。"闻多素心人,乐与数晨夕"则透露了诗人对那些同样拥有纯净心灵的人的喜爱,他们一起享受清晨和黄昏的美好时光。
"怀此颇有年,今日从兹役"表明这个愿望已经怀抱多年,如今终于能够实现。"弊庐何必广,取足蔽床席"则是说,即使是破旧的屋宇,只要能遮风挡雨,提供一个安身之所就足够了。
接下来的"邻曲时时来,抗言谈在昔"描绘了一种和谐的邻里关系,邻居们时常来访,共同回忆过去的美好时光。而最后两句"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则显示了诗人对文化艺术和知识探讨的热爱,与朋友们一起欣赏非凡的文学作品,一起探讨其中的深奥含义。
整首诗通过平实淡雅的语言,展现了一种超脱世俗、追求精神自由和生活简单的理想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