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古诗词网主要是分享唐诗、宋词、词牌名、文言文、古籍、诗词名句等。

当前位置:首页 > 诗词名句

夏日江行原文及翻译

作者: 时间:2025-10-24阅读数:0

宋-余靖

解组趋宸阙,扁舟泛江练。

健橹雁齐鸣,轻帆云一片。

水阔烟难收,雨昏风易转。

曲浦逗留多,修程梦魂倦。

舟子怯风波,终朝股交战。

预忧雷电惊,先喜虹蜺断。

安知农夫望,只顾行人便。

愚儒有所思,自愧心如面。

追惟亡异才,承恩得为县。

盘错非所长,耕桑当勉劝。

十日愆一雨,灾恐延农畔。

靡爱币与牲,群望走之遍。

山川未应诚,兼晨不敢饭。

霈然得嘉澍,荷天如免谴。

何以迅流间,遽逐庸夫变。

江淮民荐饥,糟糠未充膳。

粢盛苟无害,岂将风雨怨。

玉烛长均调,寸进真君愿。

形式:古风

翻译

我驾小舟向皇宫进发,江面如练般平静。划桨有力,雁群齐声鸣叫,轻盈的帆如一片云彩。水面辽阔,烟雾难收,风雨交加,航路易变。弯曲的水湾我逗留许久,长途旅程让梦魂疲惫。船夫畏惧风浪,整天内心紧张如战鼓。担忧雷电突袭,先见彩虹断裂而欣慰。谁知农夫期盼的是雨露,只关心行人的便利。愚儒心中有忧虑,自感羞愧如面带愁容。忆起已故的英才,承蒙恩典得以治理一县。治理并非我擅长,但鼓励农桑是职责。十日无雨,恐影响农事,我忧虑不已。不吝惜财物和祭品,遍访民众以求解决。山河虽大,未见诚意,我连早饭也不敢轻易吃。突然得到丰沛雨水,仿佛天降赦免。为何在急流中,我迅速改变,追赶庸俗之人。江淮之地百姓饥饿,粗食都无法果腹。只要五谷无损,我怎会因风雨而抱怨。愿公正如烛光长久照耀,稳步前进是真心愿望。

注释

宸阙:皇宫。扁舟:小舟。江练:江面如练。健橹:有力的桨。雁齐鸣:雁群鸣叫。轻帆:轻盈的帆。烟难收:烟雾难散。雨昏风易转:风雨不定。逗留多:逗留时间长。修程:长途旅程。梦魂倦:梦魂疲惫。怯风波:畏惧风浪。股交战:内心紧张。雷电惊:雷电袭击。虹蜺断:彩虹断裂。农夫望:农夫期盼。行人便:行人的便利。愚儒:愚昧的儒者。心如面:内心如面带愁容。亡异才:已故的英才。承恩:承蒙恩典。盘错:治理。耕桑:农桑。勉劝:鼓励。十日愆一雨:十日无雨。灾恐延农畔:担忧影响农事。靡爱:不吝惜。币与牲:财物和祭品。山川未应诚:山河未显诚意。不敢饭:不敢轻易吃饭。霈然:充沛。嘉澍:丰沛雨水。免谴:赦免。庸夫变:追赶庸俗之人。荐饥:饥饿。糟糠未充膳:粗食无法果腹。粢盛:五谷。风雨怨:抱怨风雨。玉烛:公正如烛光。寸进:稳步前进。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炎热的夏日,诗人乘船在江上航行的情景。开篇“解组趋宸阙,扁舟泛江练”写出了诗人解开缰绑,驾起小船,在江面上自由地飘泊。这两句通过对比手法,表现了诗人摆脱束缚、追求自由的意境。紧接着“健橹雁齐鸣,轻帆云一片”描写了水鸟在清澈的江水中嬉戏,船帆轻盈如同一片白云,给人以清新脱俗之感。

诗中的“水阔烟难收,雨昏风易转”则表现了夏日多变的气候,水汽氤氲,烟雾难以聚集,而雨和风又随时可变,这种自然景象反映出人生无常、世事难料的哲理。

接下来的“曲浦逗留多,修程梦魂倦”表达了诗人在江边停泊,心中思绪万千,甚至在梦中也感到疲惨。这里通过对比手法,表现了内心世界与外部环境的交织。

“舟子怯风波,终朝股交战”则写出了船夫们对于风浪的恐惧和他们一整天为了抗击风暴而进行的艰苦斗争。诗人通过这样的描写,展现了生活中的不易和人们对自然力的尊敬。

“预忧雷电惊,先喜虹蜺断”则表达了一种对未来变化的担忧与期待,其中“预忧”和“先喜”体现了诗人对于未来的复杂情感。紧接着“安知农夫望,只顾行人便”写出了诗人的关怀,希望能够理解并满足农民的愿望,同时也照顾到过往行人的需要。

“愚儒有所思,自愧心如面”则表达了诗人作为一个学者,对于自己的思考和内心世界感到自责和谦虚。这里通过比喻手法,将内心之纯洁比作脸面的光滑。

“追惟亡异才,承恩得为县”则是对已经逝去的杰出人才的怀念,以及诗人对于能够成为地方官员的感激之情。这两句通过回忆和自我反省的手法,表现了诗人对于历史人物的尊重以及自己职责的认知。

“盘错非所长,耕桑当勉劝”则表达了诗人的自谦,他认为自己并不擅长于政事,而是应当鼓励和支持农业生产。这里通过对比手法,强调了农业在国计民生中的重要性。

“十日愆一雨,灾恐延农畔”写出了连绵的阴雨给农业带来的困扰与威胁。这两句通过环境描写,揭示了自然灾害对农事的影响。

紧接着,“靡爱币与牲,群望走之遍”则表现了诗人对于财物和牲畜的无心,以及人们对于丰收的渴望。这里通过对比手法,强调了农业生产的重要性和民众对粮食的期盼。

“山川未应诚,兼晨不敢饭”则表达了诗人对于自然灾害的敬畏之心,以及在面临饥荒时刻,他个人对于饮食的节制。这里通过自我反省的手法,展现了诗人的道德修养。

“霈然得嘉澍,荷天如免谴”则写出了突然降临的甘霖给大地带来的滋润,以及诗人对此的感激之情。这两句通过对比手法,表现了自然恩泽与个人命运之间的和谐。

“何以迅流间,遽逐庸夫变”则是对于迅速变化的江水以及随波逐流的庸官生活状态的疑问。这里通过反问的手法,揭示了诗人对世事无常的感慨。

最后,“江淮民荐饥,糟糠未充膳”写出了长江与淮河一带的人们因灾荒而面临饥饿的困境,以及粮食尚且不足以满足人们的基本需求。这两句通过环境描写,揭示了社会问题的严重性。

“粢盛苟无害,岂将风雨怨”则表达了一种希望,即如果没有大的灾害,是否能够不再抱怨天气。这里通过设问的手法,表现了诗人对于和平与安宁生活的向往。

“玉烛长均调,寸进真君愿”则是对皇帝的一种表达忠诚之心,其中“玉烛”指的是宫中灯火,“长均调”则是希望国泰民安,而“寸进真君愿”则表明诗人愿意将自己的真诚献给君主。这两句通过比喻和象征的手法,展现了诗人的忠君之心。

整首诗通过对江行景象的生动描写,以及内心情感的深刻抒写,表现了诗人对于自然、社会与个人命运的深刻思考。

标签:

本站所有文章、数据、图片均来自互联网,一切版权均归源网站或源作者所有。

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来信告知我们删除。微信: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