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肃有备,备寇如备夷。
群奸方扰东,村落自完西。
积囤为瞭台,飘飘青竹旗。
垒石塞汊门,担畚运黄泥。
千户联一心,同困资同依。
既免官役艰,外事谢闻知。
邻村恶少年,敛迹未敢窥。
夕泊当其壖,高枕梦无疑。
乍有巡柝声,灯火穿芦漪。
天阔木叶彫,水云静霏霏。
谁谅游子劳,近无家可归。
眷属在荒山,如鸟借枝栖。
遥知盼行客,时梦孤鸿飞。
形式:古风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十字港的守卫者们为防备外敌入侵而精心准备的场景,以及他们与邻村少年和谐共处的生活状态。诗中充满了浓厚的乡土气息和人文关怀。
首句“守望肃有备,备寇如备夷”,点明了守卫者的警觉与准备,他们不仅防备强盗,也防备外来侵略者,体现了对安全的重视。接着,“群奸方扰东,村落自完西”描绘了敌人在东方骚扰的情景,而西方的村落则因守卫者的努力而得以保护。
“积囤为瞭台,飘飘青竹旗”展现了守卫者们利用物资建立瞭望台,并以青竹旗作为标志,形象地展示了他们的防御策略。接下来的“垒石塞汊门,担畚运黄泥”描述了他们加固道路、堵塞通道、搬运泥土加固防线的具体行动。
“千户联一心,同困资同依”强调了守卫者们团结一致,共同抵御外敌的精神。他们不仅免去了官府的苛捐杂税,还拒绝外界的干扰,专心于守卫家园。“邻村恶少年,敛迹未敢窥”表明了守卫者们的威严,使得邻村的不良少年也不敢轻举妄动。
“夕泊当其壖,高枕梦无疑”描绘了夜晚守卫者们在港边休息,安心入睡的场景。而“乍有巡柝声,灯火穿芦漪”则通过巡逻声和灯火的描绘,增添了夜晚的动态感和安全感。
“天阔木叶彫,水云静霏霏”描绘了宁静的自然景象,与前文的紧张氛围形成对比,营造出一种和谐与安宁的氛围。“谁谅游子劳,近无家可归”表达了对远方游子的同情,他们远离家乡,饱受劳苦,却无家可归。
最后,“眷属在荒山,如鸟借枝栖。遥知盼行客,时梦孤鸿飞”描绘了守卫者家人在荒山中的生活情景,如同鸟儿借树枝栖息一般,表达了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同时,诗人想象家人在梦中期盼着游子归来,梦中飞过的孤雁象征着对亲人归来的渴望。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守卫者们的生活状态、精神风貌以及对家人的深切思念,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背景下人们对于和平与安全的渴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