僻巷邻家少,茅檐喜并居。
蒸梨常共灶,浇薤亦同渠。
传屐朝寻药,分灯夜读书。
虽然在城市,还得似樵渔。
形式:五言律诗押[鱼]韵翻译
偏僻小巷邻人少,茅草屋檐庆幸能相邻。一起蒸梨共用灶台,浇灌葱蒜也共享水渠。早晨穿木屐寻找药材同行,夜晚分灯油共同读书。即使身处繁华都市中,生活还像山樵渔夫般质朴。注释
僻巷:偏僻的小巷。邻家少:邻居很少。茅檐:茅草搭建的屋檐。喜并居:高兴能相邻而居。蒸梨:蒸煮梨子。共灶:共同使用一个炉灶。浇薤:浇水给薤(一种蔬菜)。同渠:使用同一条水渠。传屐:传递或穿着木屐(一种鞋)。朝寻药:早晨去寻找草药。分灯:分享灯光。夜读书:夜晚时一起读书。虽然:尽管。在城市:居住在城市里。还得:仍然感觉。似樵渔:像樵夫和渔夫那样简单自然。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田园生活的宁静与和谐,通过对邻里关系的温馨描述,展现了诗人对于简单自然生活的向往。
"僻巷邻家少,茅檐喜并居。"这两句开篇即设定了一种偏远乡村的环境,其中“僻巷”指的是偏僻的小路,“茅檐”则是用草覆盖的屋顶,通过这些细节,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对于田园生活的亲切情感。
"蒸梨常共灶,浇薤亦同渠。"这两句强调了邻里之间的互助与和睦,"蒸梨"指的是一起蒸煮梨子,可能是为了保存食物,“浇薤”则是共同浇灌蔬菜,这些都是乡村生活中常见的情景,体现了邻里的亲密无间。
"传屐朝寻药,分灯夜读书。"这两句描绘了诗人与邻居之间的日常互动,其中“传屐”意味着互相帮助,“朝寻药”可能是指早晨一起去采集草药,而“分灯夜读书”则显示了即便是在夜晚,依然能够享受阅读带来的乐趣,并且愿意与邻居分享这份喜悦。
最后一句"虽然在城市,還得似樵渔。"表达了诗人虽身处繁华的都市之中,但内心却仍向往那样的田园生活,这种生活状态就如同樵夫(采集柴火的人)和渔父(渔家之父,即渔民)的简单与纯净。
整体来看,诗人通过对邻居间关系的描写,以及对自然环境的细腻刻画,表达了自己对于田园生活的浓厚情感和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