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居月诸,照临下土。乃如之人兮,逝不古处?胡能有定?宁不我顾。
日居月诸,下土是冒。乃如之人兮,逝不相好。胡能有定?宁不我报。
日居月诸,出自东方。乃如之人兮,德音无良。胡能有定?俾也可忘。
日居月诸,东方自出。父兮母兮,畜我不卒。胡能有定?报我不述。
形式:四言诗翻译
太阳啊月亮,你们的光芒照耀着大地。我嫁的这个人啊,却不再像过去那样对待我了。事情怎么变得这样了呢?一点也不顾念我呀。太阳啊月亮,大地披上了你们的光芒。我嫁的这个人啊,却不再像过去那样恩爱我了。事情怎么变成这样了呢?一点也不念夫妻之情呀。太阳呀月亮,你们每天都从东方升起。我嫁的这个人啊,却不再以好言好语安慰我了。事情怎么变成这样了呢?把那些无良之行都忘了吧。太阳呀月亮,你们每天都从东方升起。我尊君如父,亲君如母,君却不以善终报我。事情怎么变成这样了呢,你自己也没有得到善终啊!注释
居、诸:语尾助词。乃:可是。之人:这个人,指她的丈夫。逝:助词。无实义,起调整音节的作用。古处:一说旧处,和原来一样相处;一说姑处。胡:何,怎么。定:止。指心定、心安。宁:一说乃,曾;一说岂,竟然,难道。我顾:顾我。顾,念。冒:覆盖,照临。相好:相爱。德音:好名誉。畜我不卒:即好我不终。畜,同“慉”,喜爱。不卒,不到最后。不述:不循义理。鉴赏
这首诗是中国古代诗歌《诗经》中的一篇,充满了对亲情的深切怀念和不尽之感。诗人通过日月的运行,表达了自己对于家人的思念之深。
“日居月诸,照临下土。”开篇便以宏大的天文景象描绘日月照耀大地,衬托出诗人心中对亲人的关注和思念之广泛无边。接着,“乃如之人兮,逝不古处。”表达了诗人对于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那些与亲人共同度过的日子永远不会忘记。
“胡能有定,宁不我顾。”诗人质疑天地间难道没有固定的规律吗?为何不能让我时常见到亲人的面容呢?这种情感在现代读者看来依然触动心弦。
随后几段,诗人以日月的出没反复表达自己的哀思。每当看到日月运行,就会想起家人,感到无尽的孤独和不舍。例如,“日居月诸,下土是冒。”这里“冒”有遮盖、掩藏之意,意味着诗人对于亲人的思念如同大地覆盖一切,不可避免。
最后一段,“父兮母兮,畜我不卒。”表达了诗人对于父母养育之恩的感激和对未能尽孝的心痛。这里“畜”字有养育、抚育之意,而“不卒”则是未能完成孝道之悲。
整首诗通过日月的永恒与人类生命的有限,强烈地表达了诗人对于亲情的渴望和对逝去时光的无尽哀思。这种情感在中国古代文化中极为常见,也是《诗经》许多篇章共同的情感主题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