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不见昆吾铁冶飞炎烟,红光紫气俱赫然。
良工锻炼凡几年,铸得宝剑名龙泉。
龙泉颜色如霜雪,良工咨嗟叹奇绝。
琉璃玉匣吐莲花,错镂金环映明月。
正逢天下无风尘,幸得周防君子身。
精光黯黯青蛇色,文章片片绿龟鳞。
非直结交游侠子,亦曾亲近英雄人。
何言中路遭弃捐,零落漂沦古狱边。
虽复尘埋无所用,犹能夜夜气冲天。
形式:古风翻译
你难道没有看到昆吾的宝石被炼成宝剑,通红的炉火,剑锋上射出紫色的光焰?良工巧匠们不知经过多少年的锻造冶炼,才铸出这把无双的宝剑名曰龙泉。剑工自己也得意非凡地惊叹,锃亮得如雪如霜寒芒四闪。像琉璃玉匣里吐出一朵白莲,剑柄上的金环是日月的光辉镀染。此剑出世,正逢天下没有战争,好庆幸被君子佩带防身。耀眼的剑芒像青蛇游动,鞘上的花纹如浮起绿色的龟鳞。不只是游侠们见了十分珍爱,英难豪杰亦曾格外钟情。为什么要一个劲儿地说它曾中途遭到抛弃,飘零沦落在荒凉的古狱旁边呢?虽然被泥土掩埋不能发挥作用,但其赫赫剑气形成的不凡光焰仍然夜夜照亮了夜空。注释
昆吾:传说中的山名。相传山有积石,冶炼成铁,铸出宝剑光如水精,削玉如泥。石为昆吾,剑名昆吾,皆以山得名。铁冶:即冶铁的工场。炎:指火光上升。红光:指火光。紫气:即剑气。赫然:光明闪耀的样子。凡:即共,一作“经”。龙泉:龙泉县有水,曾有人就此水淬剑,剑化龙飞去,因此此剑便名龙泉剑(《太平鬟宇记》)。咨嗟:即赞叹。错镂:指错彩、镂金。金环:指刀剑上装饰的带金的环。映:一作“生”。风尘:指烽烟,借指战争。幸:庆幸。周防:即周密防卫。周:一作“用”。黯黯:通“暗暗”,指幽暗而不鲜明。文章:指剑上的花纹。直:通“只”。游侠子:指古代那些轻生重义、勇于救人急难的英雄侠士。曾:一作“常”。中路:即中途。弃捐:指抛弃。“零落”句:据《晋书·张华传》载,晋张华见天上有紫气,使雷焕察释。雷焕曰:“宝剑之精上彻于天”。张华使雷焕寻剑,雷焕于丰城县狱屋基下掘得一石函,中有双剑,上刻文字,一名龙泉,一名太阿。漂:一作“飘”。尘埋:为尘土埋没。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把宝剑的制作过程和它的非凡之处,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英雄时代的向往和现实中的失落感。
"昆吾铁冶飞炎烟,红光紫气俱赫然。"这两句写出了宝剑在锻造过程中火红色的热烈场景,以及它散发出的非凡气息,让人联想到天地间的神奇力量。
"良工锻鍊凡几年,铸得宝剑名龙泉。"这里表达了制作这把宝剑需要长时间和高超技艺,它的名字“龙泉”增添了一份神秘与威严。
接下来的两句"龙泉颜色如霜雪,良工咨嗟叹奇绝。"描绘出了宝剑的颜色如同初冬的霜雪般纯洁,以及工匠对这件作品的赞叹和惊讶之情。
"琉璃玉匣吐莲花,错镂金环映明月。"这里通过对比,把宝剑放在精美的容器中,形象地展现了它的珍贵与光彩。
紧接着"正逢天下无风尘,幸得周防君子身。"表示在一个太平盛世之时,有幸得到这把宝剑的人是品德高尚之士。
随后的两句"精光黯黯青蛇色,文章片片绿龟鳞。"描绘了宝剑的光泽和它上面的花纹,形容其光芒暗淡有如青蛇,文饰散布如同绿色的龟壳。
然而,诗人接下来表达了一种失落感"非直结交游侠子,亦曾亲近英雄人。何言中路遭弃捐,零落漂沦古狄边。"宝剑虽然与豪杰、英雄有过交集,但如今却被遗忘在一旁,它的光辉也不再照耀世间。
最后"虽复尘埋无所用,犹能夜夜气冲天。"即便是宝剑现在已然落寞,被尘土掩盖,没有实际用途,但它那种坚韧不拔、昂扬向上的精神力量依旧在每个夜晚冲击着苍天。
这首诗通过对一把古剑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于英雄时代和物质文化遗产的怀念,以及面对现实中的失落感时,那种不屈不挠、坚持精神信仰的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