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古诗词网主要是分享唐诗、宋词、词牌名、文言文、古籍、诗词名句等。

当前位置:首页 > 诗词名句

咏怀(其二十三)原文及翻译

作者: 时间:2025-08-05阅读数:0

魏晋-阮籍

杨朱泣岐路,墨子悲染丝。

揖让长离别,飘飖难与期。

岂徒燕婉情,存亡诚有之。

萧索人所悲,祸衅不可辞。

赵女媚中山,谦柔愈见欺。

嗟嗟涂上士,何用自保持?

形式:古风押[支]韵

鉴赏

这首诗是阮籍《咏怀》组诗中的第二十三首,阮籍是魏晋时期著名的诗人,以抒发个人情感和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思考著称。在这首诗中,阮籍通过引用杨朱、墨子等历史人物的故事,以及对赵女与中山王关系的描述,表达了对人生无常、世态炎凉的感慨。

“杨朱泣岐路,墨子悲染丝。”开篇即以杨朱和墨子的故事起兴,杨朱在歧路上的哭泣象征着人生的迷茫与选择的艰难,而墨子对染丝的悲叹则反映了道德与现实之间的冲突。这两句诗通过历史典故,引出对人生困境的探讨。

“揖让长离别,飘飖难与期。”揖让,指古代礼节中的拱手行礼,这里用来形容友人之间的告别,暗示了友情的珍贵与离别的痛苦。飘飖,形容事物的不定与飘忽,这里用来比喻人生的不确定性。这两句诗描绘了人生旅途中的离别与变化,强调了时间的流逝和命运的不可预测。

“岂徒燕婉情,存亡诚有之。”“燕婉”原指温柔和谐的情景,此处用来形容人际关系的美好。然而,阮籍在此指出,即便是最美好的情感,也难以避免生老病死的命运。这句话体现了对生命脆弱性的深刻认识。

“萧索人所悲,祸衅不可辞。”萧索,形容环境的荒凉或心情的凄凉。这句话表达了对孤独、无助状态的同情,同时也暗示了生活中不可避免的苦难和不幸。

“赵女媚中山,谦柔愈见欺。”这一句通过赵女的故事,讽刺了那些看似谦逊柔弱的人反而更容易受到欺侮的社会现象。赵女的故事可能指的是历史上某个具体的事件,但在这里被抽象化为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

“嗟嗟涂上士,何用自保持?”最后两句表达了对人生道路上众多士人的同情,以及对如何在复杂多变的社会中保护自己的疑问。这句话既是对个体生存状态的关怀,也是对当时社会现实的一种批判。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历史故事的引用和对人生境遇的反思,展现了阮籍对人性、社会和命运的深刻洞察,以及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标签:

本站所有文章、数据、图片均来自互联网,一切版权均归源网站或源作者所有。

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来信告知我们删除。微信: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