胜日携佳友,出郊眺长湖。
积波何微茫,巨浪争奔趋。
隐耳惊万雷,喧空撼千夫。
上下宇宙混,东西垠堮无。
皛淼浸百里,彷佛吞三吴。
坤舆坼不合,鳌极倾莫扶。
晶光浴秋日,簸弄琉璃珠。
蜿蜒吴中山,黛色青模糊。
夫椒据其左,林屋在南隅。
风前渔舸并,烟际归帆孤。
幽浦出菱芡,浅渚生葭芦。
濯濯见白鸟,汎汎浮青凫。
双眸劳应接,宿酲为之苏。
倚树兴不浅,哦诗神欲徂。
念昔天地辟,水府开玄都。
禹功定震泽,周官书具区。
于今几千载,灌浸无时枯。
吴越争战地,废兴等摴蒲。
嗟我与诸君,胜览得自娱。
不须感今古,临风且倾壶。
形式:古风押[虞]韵鉴赏
此诗描绘了诗人携佳友出郊,远眺长湖的壮丽景象。首句“胜日携佳友,出郊眺长湖”点明了时间、人物和活动,为全诗奠定了悠然自得的基调。接下来,“积波何微茫,巨浪争奔趋”描绘了湖面波涛汹涌,气势磅礴的景象,仿佛万雷轰鸣,震撼人心。
“隐耳惊万雷,喧空撼千夫”进一步渲染了湖面的壮观,让人仿佛置身于雷声隆隆、风起云涌的自然奇观之中。“上下宇宙混,东西垠堮无”则以夸张的手法展现了湖面的广阔无垠,仿佛与天相接,与地相连,令人叹为观止。
“皛淼浸百里,彷佛吞三吴”继续描绘湖面的浩渺,仿佛能吞没整个江南地区,展现出湖面的宏大与深邃。“坤舆坼不合,鳌极倾莫扶”运用神话传说,形象地描述了湖面的壮阔与不可抗拒的力量。
“晶光浴秋日,簸弄琉璃珠”则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湖面在阳光下的美丽景象,如同琉璃珠在水中轻轻摇曳,美不胜收。“蜿蜒吴中山,黛色青模糊”则将视线转向湖边的山峦,描绘了山色青黛,若隐若现的美景。
“夫椒据其左,林屋在南隅”点出了湖边的地理特征,使得画面更加生动具体。“风前渔舸并,烟际归帆孤”描绘了湖面上渔民忙碌的场景,以及远处归帆的孤独身影,增添了生活的气息。
“幽浦出菱芡,浅渚生葭芦”则描绘了湖边的植物生长情况,菱角、芡实、芦苇等植物生机勃勃,充满活力。“濯濯见白鸟,汎汃浮青凫”则以白鸟和青凫的飞翔和漂浮,展现了湖面的宁静与和谐。
“双眸劳应接,宿酲为之苏”表达了诗人对美景的深深陶醉,连日的酒醉也因眼前的美景而清醒。“倚树兴不浅,哦诗神欲徂”则表达了诗人创作的冲动,想要通过诗歌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感受。
最后,“念昔天地辟,水府开玄都”回顾历史,感叹天地开辟以来,水府的形成,引出下文对大禹治水功绩的赞美。“禹功定震泽,周官书具区”赞扬了大禹治理太湖的功绩,以及周朝官员对湖泊的记载。“于今几千载,灌浸无时枯”表达了对古代治水智慧的敬仰,以及对湖泊持续灌溉作用的肯定。
“吴越争战地,废兴等摴蒲”则以历史的角度,对比了吴越两国的战争与兴衰,暗示了自然与人类活动之间的关系。“嗟我与诸君,胜览得自娱”表达了诗人与朋友共同欣赏美景的乐趣。“不须感今古,临风且倾壶”则以轻松的态度,表达了面对古今变迁,只需享受当下,临风饮酒的洒脱态度。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丰富的想象,展现了长湖的壮丽景色,以及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深深热爱和感慨,同时也蕴含了对历史、人文、自然之间复杂关系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