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叩能旋止,人言与乐并。
繁音忽已阕,雅韵诎然清。
佩想停仙步,泉疑咽夜声。
曲终无异听,响极有馀情。
特达知难拟,玲珑岂易名。
昆山如可得,一片伫为荣。
形式:排律押[庚]韵翻译
敲击美玉的声音能瞬间停止,人们的话语和音乐交织在一起。繁复的音符忽然终止,高雅的旋律显得格外清新。仿佛仙子的脚步也暂停,泉水的声音似乎在夜晚哽咽。曲子结束,却仍有余音缭绕,听觉享受中蕴含深情。独特的声音难以形容,精巧微妙岂能用言语表达。如果能得到这样的乐章,我会无比荣幸,如同昆山之石般珍贵。注释
玉:美玉。叩:敲击。旋:瞬间。止:停止。人言:人们的交谈。乐并:交织。繁音:繁复的音符。阕:终止。雅韵:高雅的旋律。诎然:格外。佩想:想象中的仙子。停:暂停。泉疑:泉水似乎。咽:哽咽。曲终:曲子结束。异听:余音。响极:声音极尽。馀情:深情。特达:独特。拟:形容。玲珑:精巧微妙。易名:用言语表达。昆山:昆山之石,比喻美妙的乐章。一片:一片乐章。伫:期待。为荣:视为荣耀。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刘轲的作品,名为《玉声如乐》。从鉴赏角度来看,这首诗通过对音乐演奏过程的细腻描绘,表达了诗人对于音乐之美的赞叹和个人情感的寄托。
"玉叩能旋止,人言与乐并。"这两句开篇便描写了玉制击筑(一种古代打击乐器)的声音能够随着演奏者的意志起伏停顿,与人们的话语和音乐融为一体。这不仅展示了音乐的灵动性,也突出了诗人对这种艺术形式的深刻理解。
"繁音忽已阕,雅韵诎然清。"随后两句转而描绘了一种由喧闹转向宁静的音乐氛围变化,显示了从复杂到简约、从粗暴到细腻的艺术处理。
"佩想停仙步,泉疑咽夜声。"这两句诗通过对佩玉和泉水声音的描绘,传达了一种超然物外的意境,其中“佩想”指的是佩戴玉石所产生的声音,“停仙步”则是一种超脱尘世、仿佛仙人行走的声音效果。"泉疑咽夜声"则让读者感受到一种在深夜中泉水细流的声音,既神秘又宁静。
"曲终无异听,响极有馀情。"这两句诗表达了即便是音乐结束,但那种美好的感受和余韵依然回旋在心头。这正反映出诗人对于这场音乐会的深刻印象和个人情感的投入。
"特达知难拟,玲珑岂易名。"这两句通过对“玉声”的高度评价,表明这种美妙的声音是极难以语言描述的,同时也反映出诗人对于这场音乐会的独特体验和难以忘怀的情感。
"昆山如可得,一片伫为荣。"最后两句则通过比喻,将那份难以捉摸的艺术美感比作昆山之美,表达了诗人对于这种音乐会的极高评价和自豪感受。
总体来看,这首诗不仅展示了诗人的音乐鉴赏能力,也透露出他对精神世界的追求和个人情感的深处抒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