驱马蓟门北,北风边马哀。
苍茫远山口,豁达胡天开。
五将已深入,前军止半回。
谁怜不得意,长剑独归来。
形式:五言律诗押[灰]韵翻译
策马驰奔在蓟门之北,北风呼啸边地马鸣声哀。远望山口只是苍茫一片,走出峡谷才见胡天豁然大开。五将已经深入敌境,前军只有一半返回。还有谁怜惜我这个失意之人,只好弹着长剑独自归来。注释
蓟北:指蓟门以北。蓟门,在今北京西南。驱马:驰马。苍茫:空阔辽远,没有边际。豁达:豁然通达,形容开朗。五将已深入:汉宣帝时,曾遣田广明等五将军,率十万余骑,出塞二千多里击匈奴。止半回:只有半数生还。长剑独归来:诗人用此典指自己未受重用,报国无门。鉴赏
此诗描绘了一位将军在战场上孤独归来的情景,通过对自然环境的细腻描写和内心感受的表达,展现了诗人对于战争的反思与个人的无奈。
"驱马蓟门北,北风边马哀。"这两句开篇便营造出了一种凄凉的情境,战马在寒冷的北风中悲鸣,渲染出一种战争的荒凉气氛。
"苍茫远山口,豁达胡天开。"接下来的两句,则描绘了辽阔的边疆地貌,远山连绵,开阔的天空与广袤的大漠相呼应,让人感受到战争所处的是一个辽阔而又孤寂的地方。
"五将已深入,前军止半回。"这两句透露出战事的紧张和混乱,五位将领已经深入敌阵,而前线的军队却只得到了命令返回一半,这种断续的动作似乎暗示着战争的无常与混沌。
"谁怜不得意,长剑独归来。"最后的两句,则是对自己境遇的感慨和自我安慰。诗人用“谁怜”表达了对无法实现战功、不得志的哀伤,而“长剑独归来”则显示出一种孤独与坚强,尽管战争的残酷让他不得不带着失意独自返回,但那长剑似乎成为了他坚持信念和力量的象征。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以及对战场上个人的情感流露,构建了一幅生动的战争画卷,同时也触及了人性的孤独与坚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