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山炯炯吐香雾,红烛引至更衣处。
夜如何其夜漫漫,邻鸡未鸣寒雁度。
庭前雪压松桂丛,廊下点点悬纱笼。
满堂醉客争笑语,嘈囋琵琶青幕中。
形式:古风翻译
博山炉燃烧着,散发出浓郁的香气,红烛照亮了前往更衣室的路。夜晚漫长而寂静,邻家的鸡还未啼叫,只有寒雁飞过天际。庭院前积雪压在松桂丛中,走廊下挂着点点纱灯。满屋的醉客欢声笑语不断,琵琶声嘈杂地在青色帷幕后响起。注释
博山:指古代的一种香炉。炯炯:形容火焰明亮。香雾:焚烧香料产生的烟雾。更衣处:更换衣物的地方,可能指卧室或更衣室。如何:询问夜的状况。漫漫:形容夜长无尽。邻鸡:邻居的鸡。寒雁:秋冬季节南飞的大雁。庭前:庭院前面。雪压:被雪覆盖。松桂丛:松树和桂树丛。纱笼:悬挂的纱灯。醉客:喝醉的客人。争笑语:争相说笑。嘈囋:声音嘈杂。琵琶:一种弦乐器。青幕中:在青色帷幕后。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场宴会的热烈气氛,通过对景物和氛围的细腻刻画,展现了诗人对于生活的享受与赞美。博山炯炯吐香雾,是对美酒的形容,其香气浓郁四溢,如同山中清泉涌出。红烛引至更衣处,则是宴会中的灯光照亮了更衣之所,暗示着宴会的继续和愉悦的氛围。
夜如何其夜漫漫,是对深夜时分的感慨,夜色浓重而时间似乎过得很慢。邻鸡未鸣寒雁度,则是描绘了清晨前的宁静,虽然天还未亮,但已经有寒冷的大雁飞越。
庭前雪压松桂丛,廊下点点悬纱笼,是对自然景观的细致描写。雪花覆盖在庭院中的松树和桂树上,而走廊下的灯笼则因为积雪而显得格外诱人。
满堂醉客争笑语,嘈囋琵琶青幕中,则是宴会内部的热闹场景。宾客们在酒精的作用下欢声笑语,而琵琶的声音穿插其中,让整个宴会显得更加热烈和欢快。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对宴会细节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于生活中的美好时刻的享受与赞美,同时也表现出了诗人在唐代文化背景下的审美情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