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满空山悲客心,山楼晴望散幽襟。
一川红树迎霜老,数曲清溪绕寺深。
寒气急催遥塞雁,夕风高送远城砧。
三年海上音书绝,乡国萧条惟梦寻。
形式:七言律诗押[侵]韵翻译
秋天填满空旷的山林,让游子心中充满悲伤,站在山间的楼上晴日远望,散去心中的忧郁。满川的红叶树迎着寒霜渐渐老去,几道清澈的溪流绕着寺庙深远地流淌。寒冷的气息急促地催促着边塞的大雁南飞,傍晚的风高高地送走了远处城市的捣衣声。三年的海上生活音信断绝,对故乡的思念只能在梦中寻觅,而家乡也变得萧条冷清。注释
秋满:秋天的景色充实。空山:空旷的山林。悲客心:使游子感到悲伤的心情。山楼:建在山上的楼阁。晴望:晴天远望。散幽襟:舒展心中的忧郁。一川:满河,此处形容多。红树:指叶子变红的树木,如枫树。迎霜:面对着霜冻。老:此处指树木因季节变化而显得苍老。数曲:几道弯曲。清溪:清澈的小溪。绕寺:围绕着寺庙。寒气:寒冷的空气。急催:急速地促使。遥塞雁:远方边塞的大雁。夕风:傍晚的风。高送:远远地传送。远城砧:远处城市传来的捣衣声,砧为捣衣石。三年海上:在海上度过的三年时间。音书绝:没有书信往来,与家人失去联系。乡国:故乡。萧条:荒凉、冷清。惟梦寻:只能在梦中寻找、怀念。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深秋的境况,诗人站在高处远望,心中充满了对远方客人的思念和悲凉。山林间的红叶随着霜气而老去,清澈的溪水围绕着寺院流淌,给人一种静谧与孤寂的感觉。
诗中的“秋满空山”直接传达了秋天的氛围,同时也表露了诗人的内心感受。"悲客心"则是因为秋天总容易引起人们对远方的思念,尤其是对于旅途中的游子来说,秋天的景象更能激起他们对家乡的思念。
山楼晴望,诗人在高楼上眺望四周,心中却难以排遣那份幽深的情绪。这不仅是因为自然景观所致,也反映了诗人的内心世界。"一川红树迎霜老"则写出了秋天的景色,红色的树木随着霜气而渐渐变老,这里蕴含着时间流逝和生命易逝的哲理。
接下来的“数曲清溪绕寺深”描绘了一个宁静的自然环境,清澈的溪水蜿蜒曲折,围绕着隐秘的寺院,这里的意境给人以一种超脱尘世的感觉。
"寒气急催遥塞雁"和"夕风高送远城砧"则是对秋天气候变化的描写。寒冷的气息迅速降临,引得大雁南飞,而在傍晚时分,阵阵秋风吹过高耸的城墙,发出响声,这些景象都加深了诗中秋意盎然的情绪。
最后,“三年海上音书绝”和“乡国萧条惟梦寻”则是诗人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三年的时间里,没有收到来自海外的音信和书信,这种隔绝感使得诗人对于家乡的记忆只能在梦中追寻,表达了诗人深沉的怀念之情。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秋天景色的描绘,传递出了一种淡淡的忧伤和浓郁的思乡之情,是一首充满哲理与情感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