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山道,阴山道,纥逻敦肥水泉好。
每至戎人送马时,道旁千里无纤草。
草尽泉枯马病羸,飞龙但印骨与皮。
五十匹缣易一匹,缣去马来无了日。
养无所用去非宜,每岁死伤十六七。
缣丝不足女工苦,疏织短截充匹数。
藕丝蛛网三丈馀,回纥诉称无用处。
咸安公主号可敦,远为可汗频奏论。
元和二年下新敕,内出金帛酬马直。
仍诏江淮马价缣,从此不令疏短织。
合罗将军呼万岁,捧授金银与缣綵。
谁知黠虏启贪心,明年马多来一倍。
缣渐好,马渐多,阴山虏,奈尔何。
形式:乐府曲辞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边塞风光与军马交易的图景。起初,诗人通过"阴山道,阴山道,纥逻敦肥水泉好"一句,展现了阴山一带丰饶的自然环境和适宜牧马的条件。但紧接着,"每至戎人送马时,道旁千里无纤草。草尽泉枯马病羸,飞龙但印骨与皮"几句话,则揭示了一个严峻的事实:由于过度放牧和缺乏水源,草木被践踏殆尽,泉水干涸,马匹也因此而生病瘦弱。诗中的"飞龙"比喻失去活力,只剩下骨骼与皮肤的形象,极其悲哀。
随后的几句"五十匹缣易一匹,缣去马来无了日。养无所用去非宜,每岁死伤十六七。"则披露了当时边塞军事经济的一大难题:由于物资供应困难,一匹好马需要以五十匹布匹换取,而这种交易对双方都未必有利,每年都会有不少马匹因病或伤而死亡。
接下来的"缣丝不足女工苦,疏织短截充匹数。藕丝蛛网三丈馀,回纥诉称无用处。"则描绘了边塞妇女为了满足军需所付出的辛勤劳动和困境,以及她们对这种艰难交易的无奈。
诗中"咸安公主号可敦,远为可汗频奏论。元和二年下新敕,内出金帛酬马直。仍诏江淮马价缣,从此不令疏短织。合罗将军呼万岁,捧授金银与缣綵。"则记载了咸安公主的号召和皇帝元和二年的新政令,试图通过增加物资补偿来改善马匹交易的情况,但这似乎并未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最后几句"谁知黠虏启贪心,明年马多来一倍。缣渐好,马渐多,阴山虏,奈尔何。"则表达了诗人对边塞民族贪婪无厌的批评,以及面对不断增加的交易压力和难以解决的矛盾,诗人感到困惑无计。
整首诗通过对比手法,表现了边塞生活的艰辛、军马交易的复杂性,以及民族间关系的紧张。诗中的批判精神和深刻的情感,体现了白居易作为一个关注民生和社会问题的诗人的风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