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城洞启肃秋烟,共说羊公在镇年。
鞞鼓暗惊林叶落,旌旗遥拂雁行偏。
石过桥下书曾受,星降人间梦已传。
谪吏何能沐风化,空将歌颂拜车前。
形式:七言律诗押[先]韵翻译
重重城门洞开,秋烟缭绕,人们都在谈论着羊公当年在这里镇守的日子。鼓声隐隐震动林间的落叶,旗帜遥遥拂过雁群的行列。石头从桥下经过,上面仿佛还留有羊公的手书,星辰降落人间,他的事迹已在梦中流传。被贬的官员怎能沐浴到他的教化,只能空自将歌颂之声献于车马之前。注释
重城:指多层的城墙,形容城池坚固。肃秋烟:秋天的雾气,这里营造出庄重肃穆的氛围。羊公:指羊祜,历史上著名的贤臣,曾在襄阳任职,深受百姓爱戴。在镇年:在地方任职的年份。鞞鼓:古代的一种打击乐器,这里代指军队或官方的活动。旌旗:古代军队或仪仗队的旗帜。石过桥下书曾受:羊祜曾在襄阳的岘山留下碑文,后人常在此凭吊。星降人间:象征羊祜去世,如同星辰陨落,表达对他的怀念。谪吏:被贬谪的官吏。沐风化:沐浴教化,即受到良好的道德熏陶。风化:教化,指羊祜对当地人的道德影响。歌颂:赞扬,歌咏。拜车前:古代礼节,表示敬意,这里指向羊祜的雕像或纪念地行礼。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秋天行进至府上的情景,语言古朴,意境深远。"重城洞启肃秋烟"一句,设定了一个在深秋季节内心沉肃、气氛浓厚的场景。"共说羊公在镇年"表明诗人与听者共同回忆着历史上的某位将领(羊公)曾经在这个城镇中度过的岁月,透露出对往昔时光的怀念。
"鞞鼓暗惊林叶落"则是秋天战争氛围的渲染,战鼓声和树叶飘落交织出一幅动荡不安的画面。"旌旗遥拂雁行偏"中,旌旗在远处迎风招展,而雁阵则以斜角飞过,营造了一种边塞孤城的荒凉感。
"石过桥下书曾受"一句,诗人似乎在回忆自己或他人的往事,可能是在桥下接受某种教诲或是经历。"星降人间梦已传"则显得更加神秘,仿佛星辰降临人间,让人们梦想成真,或者是说一个美好的预兆已经在民间流传。
"谪吏何能沐风化"一句中,诗人质疑一个低级官吏是否能够领悟和接受高尚的道德教化。最后,"空将歌颂拜车前"则是对那些空有其表、徒具形式的赞美之词表示出一种无奈和嘲讽。
整首诗以秋天为背景,通过对历史人物的怀念、战争氛围的渲染、个人经历的回顾以及对社会现象的批判,展现了诗人复杂的情感和深邃的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