墓前荧荧者,木槿耀朱华。
荣好未终朝,连飙陨其葩。
岂若西山草,琅玕与丹禾。
垂影临增城,馀光照九阿。
宁微少年子,日久难咨嗟。
形式:古风鉴赏
这首诗是阮籍的《咏怀》组诗中的第八十二首,通过对比两种不同的植物——木槿和西山草,表达了对生命短暂和永恒追求的深刻思考。
首句“墓前荧荧者,木槿耀朱华”描绘了墓前木槿花盛开的景象,以“荧荧”形容木槿花的光芒,暗示了生命的短暂与绚烂。接着,“荣好未终朝,连飙陨其葩”指出木槿花的美丽只是朝夕之间的事,随后便随风凋零,象征着生命的脆弱和无常。
而后,“岂若西山草,琅玕与丹禾”将话题转向西山上的草木,以“琅玕”(一种翠绿的竹子)和“丹禾”(红色的稻谷)比喻,强调这些植物虽不如木槿般短暂,却能长久地生长,象征着永恒的生命力。
“垂影临增城,馀光照九阿”进一步描绘了西山草木的景象,它们的影子投射在增城(可能指山脉或高地)上,余晖照亮了广阔的大地,展现出一种宁静而深远的美,寓意着生命虽短暂,但其影响和价值可以超越时间的限制。
最后,“宁微少年子,日久难咨嗟”表达了诗人对短暂生命和永恒追求的感慨,认为即使是最年轻的生命,随着时间的流逝,也难以避免哀叹命运的无常,强调了对生命意义的深思和对永恒价值的追寻。
整首诗通过对比和象征手法,展现了阮籍对生命短暂与永恒追求的深刻思考,以及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和对人生哲理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