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古诗词网主要是分享唐诗、宋词、词牌名、文言文、古籍、诗词名句等。

当前位置:首页 > 诗词名句

木兰歌原文及翻译

作者: 时间:2025-07-23阅读数:0

唐-韦元甫

木兰抱杼嗟,借问复为谁。

欲闻所戚戚,感激彊其颜。

老父隶兵籍,气力日衰耗。

岂足万里行,有子复尚少。

胡沙没马足,朔风裂人肤。

老父旧羸病,何以彊自扶。

木兰代父去,秣马备戎行。

易却纨绮裳,洗却铅粉妆。

驰马赴军幕,慷慨携干将。

朝屯雪山下,暮宿青海傍。

夜袭燕支虏,更携于阗羌。

将军得胜归,士卒还故乡。

父母见木兰,喜极成悲伤。

木兰能承父母颜,却卸巾韝理丝簧。

昔为烈士雄,今为娇子容。

亲戚持酒贺父母,始知生女与男同。

门前旧军都,十年共崎岖。

本结弟兄交,死战誓不渝。

今者见木兰,言声虽是颜貌殊。

惊愕不敢前,叹息徒嘻吁。

世有臣子心,能如木兰节。

忠孝两不渝,千古之名焉可灭。

形式:古风

翻译

木兰抱着织布的梭子叹气,问她是为了谁。想听听她的忧虑,她强颜欢笑。老父亲在军籍中,体力日渐衰弱。哪里还能承受万里征战,儿子又年幼无力。胡地的沙尘淹没马蹄,北风割裂人的肌肤。老父亲体弱多病,如何勉强支撑自己呢。木兰代替父亲出征,喂饱战马准备战斗。脱下华丽的衣裳,洗净铅华的妆容。飞奔前往军营,手握锐利的宝剑。早晨驻扎在雪山下,傍晚歇息在青海湖边。夜晚袭击燕支虏,又带着于阗羌一同作战。将军胜利归来,士兵们回到家乡。父母见到木兰,欢喜至极却又感伤。木兰能承欢父母膝下,卸下战袍整理丝簧。曾经是英勇的战士,如今是娇儿的容貌。亲朋好友带着酒来祝贺父母,才知道生女儿和生儿子一样荣耀。门前的老战友,十年共经风雨崎岖。原本结为兄弟,誓死作战不改变。现在见到木兰,虽然声音相同但容貌已改。惊讶不敢上前,只能叹息唏嘘。世间有臣子的心,能像木兰那样坚贞。忠孝两全,千秋万代的名声怎能磨灭。

注释

木兰:古代传说中的女英雄,替父从军。杼:织布的工具。戚戚:忧虑的样子。彊:勉强。隶兵籍:在军队的名册上,指服兵役。羸病:虚弱多病。秣马:喂马,准备行军。戎行:军事行动,这里指战争。纨绮裳:华丽的衣服,指女子的装饰。铅粉妆:古代女子化妆用的铅粉,代指女子装扮。燕支虏:指敌人,燕支山是古战场。于阗羌:古代西部的少数民族。巾韝:古代的一种头巾,这里指战袍。烈士雄:英勇的战士。娇子容:少女的模样。旧军都:过去的战友。崎岖:形容经历艰难困苦。渝:改变。节:节操,品格。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木兰替父从军的英勇事迹,展现了忠孝两全的高尚品质。开篇即以“木兰抱杼嗟”设定情境,木兰在织布时思念父亲,借问行人,表达了对家的牵挂和对父亲的关切。

随后,诗中详述了老父年迈体弱,无力承担边防之责,木兰因此决定代父从军。木兰易去华丽衣饰,洗除女性装扮,以男儿身份踏上戎行。这段落通过对比,突出了木兰的英勇与牺牲精神。

诗中还描绘了木兰征战之苦,历经风霜,夜袭敌营,展现了她在军中的不凡表现。最终,木兰凯旋而归,与家人团聚,父母见状又喜又悲,感慨万分。

诗的结尾部分,通过亲戚们举杯庆祝木兰之举,揭示了木兰生为女孩与男孩无异的勇武本色。最后,诗人以“忠孝两不渝,千古之名焉可灭”总结全诗,赞颂木兰的崇高品格和永恒的美名。

这首诗语言自然流畅,情感真挚,人物形象鲜明,充分展现了木兰这一典型人物形象的多面性,以及她在封建社会中的独特地位。

标签:

本站所有文章、数据、图片均来自互联网,一切版权均归源网站或源作者所有。

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来信告知我们删除。微信: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