彼候人兮,何戈与祋。彼其之子,三百赤芾。
维鹈在梁,不濡其翼。彼其之子,不称其服。
维鹈在梁,不濡其咮。彼其之子,不遂其媾。
荟兮蔚兮,南山朝隮。婉兮娈兮,季女斯饥。
形式:四言诗翻译
迎宾送客那小官,肩扛长戈和祋棍。像他那样小人物,三百朝官不屑顾。鹈鹕停在鱼梁上,水没打湿它翅膀。像他那样小人物,不配穿那好衣服。鹈鹕停在鱼梁上,水没打湿它的嘴。像他那样小人物,不配高官与厚禄。云蒸雾罩浓又密,南山早晨云雾多。美丽俊俏真可爱,少女忍饥又挨饿。注释
候人:官名,是看守边境、迎送宾客和治理道路、掌管禁令的小官。何:通“荷”,扛着。祋:武器,殳的一种,竹制,长一丈二尺,有棱而无刃。彼:他。其:语气词。之子:那人,那些人。赤芾:赤色的芾。芾,祭祀服饰,即用革制的蔽膝,上窄下宽,上端固定在腰部衣上,按官品不同而有不同的颜色。赤芾乘轩是大夫以上官爵的待遇。三百:可以指人数,即穿芾的有三百人;也可指芾的件数,即有三百件芾。鹈:即鹈鹕,水禽,体型较大,喙下有囊,食鱼为生。梁:伸向水中用于捕鱼的堤坝。濡:沾湿。称:相称,相配。服:官服。咮:禽鸟的喙。遂:终也,久也。媾:婚配,婚姻。荟、蔚:云起蔽日,阴暗昏沉貌。朝:早上。隮:同“跻”,升,登。婉:年轻。娈:貌美。季女:少女。斯:这么。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理想的社会状态和人们的美好愿望。"彼候人兮,何戈与祋"表达了对远古时代的人们生活安宁、无忧无虑的向往。"彼其之子,三百赤芾"形象地描绘了那个时代人民众多繁盛的景象。
"维鹈在梁,不濡其翼"和"维鹈在梁,不濡其咮"通过鹈鸟栖息在屋梁而不弄湿羽翼来比喻人们安居乐业,生活平静。"彼其之子,不称其服"和"彼其之子,不遂其媾"则显示了那个时代的人们不仅生活富足,而且道德高尚,没有过度的欲望。
最后两句"荟兮蔚兮,南山朝隮。婉兮娈兮,季女斯饥"通过对自然景观和女性形象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于美好生活的赞美和对女性贤淑形象的肯定。
整首诗通过对远古理想社会的描绘,表现出诗人对于和谐、安宁、道德高尚生活状态的深切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