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径俯云壑,竹林开幽境。
寺古僧徒稀,山深岚气冷。
待游未终兴,红日忽倒影。
曳杖披暝烟,长歌下前岭。
形式:古风押[梗]韵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次深入山林寺庙的游历体验,充满了自然与人文的和谐之美。
首句“石径俯云壑”,以“石径”作为游历的起点,暗示了道路的崎岖与探索的艰难,而“俯云壑”则通过视觉上的高低对比,营造出一种超脱尘世的氛围,仿佛步入了一个远离人间烟火的世界。
接着,“竹林开幽境”,竹林不仅为这幽静之地增添了几分生机与清雅,也象征着内心的宁静与自我发现的过程。这一句通过“开”字,生动地展现了竹林由隐秘到显现的过程,如同心灵的觉醒与成长。
“寺古僧徒稀,山深岚气冷”两句,进一步深化了环境的描述。古寺的沧桑与僧侣的稀少,让人感受到历史的厚重与时间的流逝;而“山深岚气冷”则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营造出一种清凉、静谧的氛围,仿佛置身于一个远离尘嚣的净土之中。
“待游未终兴,红日忽倒影”,这两句巧妙地将自然景观与内心情感相融合。在游兴未尽之时,太阳的倒影映照在水面上,不仅增添了画面的美感,也寓意着美好时光的短暂与珍贵,激发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之美的赞叹。
最后,“曳杖披暝烟,长歌下前岭”,诗人以“曳杖”和“长歌”结束这次游历,既表现了他悠然自得的心态,又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深深依恋。在暮色中行走,伴随着轻柔的烟雾,诗人的心灵得到了彻底的释放,而“长歌”则是对这次经历的深情歌唱,是对自然与人文和谐共存的美好祝愿。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山林寺庙的细腻描绘,展现了作者对自然之美的深刻感悟和对生活真谛的追求,是一首充满哲思与情感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