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哉为儒者,力学不知疲。
读书眼欲暗,秉笔手生胝。
十上方一第,成名常苦迟。
纵有宦达者,两鬓已成丝。
可怜少壮日,适在穷贱时。
丈夫老且病,焉用富贵为。
沈沈朱门宅,中有乳臭儿。
状貌如妇人,光明膏粱肌。
手不把书卷,身不擐戎衣。
二十袭封爵,门承勋戚资。
春来日日出,服御何轻肥。
朝从博徒饮,暮有倡楼期。
平封还酒债,堆金选蛾眉。
声色狗马外,其馀一无知。
山苗与涧松,地势随高卑。
古来无奈何,非君独伤悲。
形式:乐府曲辞翻译
悲哀啊身为读书人,勤奋学习不知疲倦。翻书眼睛快要瞎,握笔手都长了茧。十年才考中一次,成功常常来得太晚。就算仕途通达的人,两鬓已经斑白如丝。可惜青春年少时,却陷入贫穷困苦时。大丈夫老去且生病,追求富贵还有什么意义。深深的朱门豪宅中,住着些娇生惯养的孩子。他们长得像女人,肌肤白嫩只知享受。手中不拿书卷,从不穿戎装体验军旅。二十岁就继承爵位,家业倚仗先祖的功勋。春天每日出门,乘坐的车马何等豪华。白天与赌徒饮酒,夜晚有歌楼的约会。偿还赌博的债务,堆积金银挑选美女。除了声色犬马,其他一无所知。山上的苗和溪边的松,生长状况由地势决定。自古以来就是这样,不只是你独自悲伤。注释
儒者:古代指学者或读书人。力学:努力学习。胝:手足因劳作而生的厚茧。一第:科举考试中取得功名。宦达:仕途顺利,官运亨通。乳臭儿:形容未成熟、娇生惯养的年轻人。擐戎衣:穿上军装,指从军。袭封:子孙承继先人的爵位。勋戚:有功勋的皇亲国戚。倡楼:古代指妓院或歌楼。平封:用钱物抵偿。蛾眉:古代对美女的代称。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作品,名为《杂曲歌辞·悲哉》。诗中表达了对为儒者辛勤学习而不知疲倦、但成就却难以速来的感慨,同时也反映出士人在社会中的困境和无奈。
首先,"悲哉为儒者,力学不知疲。读书眼欲暗,秉笔手生胝。"这几句描绘了儒生们勤奋学习的辛劳景象,他们不顾眼昏和手上的老茧,只为追求学问。
接着,"十上方一第,成名常苦迟。纵有宦达者,两鬓已成丝。"这几句表达了儒生们即便努力,也难以迅速得到认可和成功,即使有一些人能够官至高位,但也通常是到了白发满头的老年。
下面,"可怜少壮日,适在穷贱时。丈夫老且病,焉用富贵为。沈沈朱门宅,中有乳臭儿。状貌如妇人,光明膏粱肌。手不把书卷,身不擐戎衣。"这些句子表现了儒生们在年轻力壮时常处于贫贱的境地,而当他们老病交加时,富贵又有什么用呢?朱门宅中有婴儿,儒生妻子的形貌如同妇人,他们不接触书卷也不穿戎衣,反映了儒家的家庭生活和女性的地位。
然后,"二十袭封爵,门承勋戚资。春来日日出,服御何轻肥。朝从博徒饮,暮有倡楼期。平封还酒债,堆金选蛾眉。声色狗马外,其馀一无知。"这些句子描绘了官宦家庭的奢侈生活,他们享受着荣华富贵,但儒生却对此感到无所适从,因为他只关心学问和修养。
最后,"山苗与涧松,地势随高卑。古来无奈何,非君独伤悲。"这几句通过山苗、涧松的比喻,表达了儒生对世态的无奈感受,他们认为这是自古以来的常态,不仅是自己个人的悲哀。
总体来说,这首诗深刻地揭示了当时士人阶层的辛酸和社会现实的不公,同时也反映出白居易对士人生活状态的同情与批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