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古诗词网主要是分享唐诗、宋词、词牌名、文言文、古籍、诗词名句等。

当前位置:首页 > 诗词名句

早度分水岭原文及翻译

作者: 时间:2025-07-16阅读数:0

唐-卢照邻

丁年游蜀道,班鬓向长安。

徒费周王粟,空弹汉吏冠。

马蹄穿欲尽,貂裘敝转寒。

层冰横九折,积石凌七盘。

重溪既下漱,峻峰亦上干。

陇头闻戍鼓,岭外咽飞湍。

瑟瑟松风急,苍苍山月团。

传语后来者,斯路诚独难。

形式:古风押[寒]韵

翻译

壮年时我游历蜀道,如今鬓发斑白回到长安。白白耗费了周朝的粮食,空手而归,如同失落了汉官的冠冕。马蹄已经磨损得快要磨破,貂皮大衣也因寒冷而破损不堪。层层冰块阻断了曲折的道路,高耸的山石让人攀登艰难。深深的溪流向下冲刷,峻峭的山峰向上直插云天。陇头听到边塞的鼓声,山岭之外寒冷的溪水发出悲咽的声音。松林中瑟瑟的风声急促,山顶的月亮苍白如团。告诉后来的人,这条路确实艰难无比。

注释

丁年:指壮年时期。蜀道:指从四川到长安的道路,非常艰险。班鬓:形容鬓发斑白,表示年老。周王粟:这里泛指国家的粮食。汉吏冠:汉代官员的帽子,这里象征官职。马蹄穿欲尽:马蹄磨损得快要没有了。貂裘敝转寒:貂皮大衣破旧,无法抵挡寒冷。九折:形容道路曲折。七盘:形容山路崎岖。下漱:水流向下冲刷。上干:山峰向上直插。陇头:陇山的山顶,古代边塞之地。戍鼓:边防的鼓声。咽飞湍:湍急的水流发出悲咽的声音。瑟瑟:形容风声。山月团:山顶的圆月。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严寒季节跋涉于蜀道的艰难历程。开篇“丁年游蜡道,班鬓向长安”两句表明诗人是在一个寒冷的年份(“丁年”可能指某个特定的时间,但这里更多是形容严寒)中踏上前往长安的道路,通过“班鬓”一词可感受到诗人对远行的无奈与孤独。

接着,“徒费周王粟,空弹汉吏冠”两句则透露出诗人内心的失望与哀愁。周王粟,即周朝的粮仓,汉吏冠即汉代官员的帽子,这里用来比喻无用的财富和虚华的荣耀,表达了诗人对物质追求的空洞感受。

“马蹄穿欲尽,貂裘敝转寒”两句生动地描绘出旅途中的艰辛与寒冷。马蹄几乎穿透了坚硬的地面,貂皮大衣也难以抵御严寒,可见一斑。

“层冰横九折,积石凌七盘”则是对蜀道险峻地形的描写,冰层交错,石块堆叠,形成了极为艰险的地貌。诗人通过这些自然景观的描绘,强调了旅途的不易。

“重溪既下漱,峻峰亦上干”继续展现了蜀道的崎岖与艰难,每个溪流都需要小心翼翼地渡过,每一座高峰也都需要勇敢地攀登。

接下来的“陇头闻戍鼓,岭外咽飞湍”两句则将自然景观与军事警报结合起来,表达了边塞的紧张气氛和诗人内心的不安。

末尾,“瑟瑟松风急,苍苍山月团”通过对风声与月色的描写,营造出一种萧瑟与肃穆的氛围。最后,“传语后来者,斯路诚独难”则是诗人对于后来的行者提出的忠告或感慨,这条道路确实异常艰险。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蜀道自然景观和旅途生活的细腻描绘,以及对内心世界的深刻揭示,展现了诗人面对困难时的勇气与坚韧,同时也表达了对于艰苦环境中的人性温暖与关怀的渴望。

标签:

本站所有文章、数据、图片均来自互联网,一切版权均归源网站或源作者所有。

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来信告知我们删除。微信: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