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乌啼哑哑,夜啼长安吏人家。
吏人得罪囚在狱,倾家卖产将自赎。
少妇起听夜啼乌,知是官家有赦书。
下床心喜不重寐,未明上堂贺舅姑。
少妇语啼乌,汝啼慎勿虚。
借汝庭树作高巢,年年不令伤尔雏。
形式:乐府曲辞翻译
秦地的乌鸦哑哑叫,夜晚在长安官员的家中啼鸣。官员犯了罪被关进牢狱,家人变卖家产准备赎回他。年轻的寡妇起身倾听夜里的乌鸦叫声,知道可能是官府发布了赦免令。她欣喜地下床,不再入睡,天还没亮就上堂向公婆报喜。年轻寡妇对啼叫的乌鸦说,你啼叫时要真实,别误传消息。我将借用庭院的树木为你搭建高高的鸟巢,每年都会保护你的幼鸟不受伤害。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画面,通过夜啼的乌鸦传递了赦免消息给囚徒家庭的喜悦。诗中的“秦乌啼哑哑”设定了幽静而又略带忧伤的夜晚氛围,乌鸦的啼叫似乎在长安城中传达着某种信息。紧接着,“夜啼长安吏人家”具体指明了这信息的接收者是官宦之家。
诗中的吏人因得罪而囚禁,家庭为了赎回亲人,不惜倾家卖产,这反映了古代法律制度的严酷以及普通百姓的无奈。然而,“少妇起听夜啼乌,知是官家有赦书”一句透露出转机,夜啼的乌鸦似乎预示着赦免的喜讯。
诗人的情感在“下床心喜不重寐,未明上堂贺舅姑”中得到了释放。少妇听闻乌鸦啼叫后的心情由悲转喜,她急不可待地想要传达这个喜讯给亲人。这里的“未明”既指时间上的早晨,也隐喻着心境的转变。
最后,“少妇语啼乌,汝啼慎勿虚。借汝庭树作高巢,年年不令伤尔雏。”这段话中少妇似乎在与乌鸦对话,她感激乌鸦传递了赦免消息,并希望乌鸦能在她家的庭院里筑巢,不要让任何灾难降临到这些小生命身上。这既表达了她的感恩之情,也映射出她对未来和平安宁的期望。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描写展现了人与自然之间微妙的情感交流,以及在艰难时刻人们对于好转消息的渴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