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家汴都全盛时,四方玉帛梯航随。
清明上河俗所尚,倾城士女揭童儿。
城中万屋翚甍起,百货千商集成蚁。
花棚柳市围春风,雾阁云窗粲朝绮。
芳原细草飞轻尘,驰者若飙行若云。
虹桥影落浪花里,捩舵撇蓬俱有神。
笙歌在楼游在野,亦有驱牛种田者。
眼中苦乐各有情,纵使丹青未堪写。
翰林画史张择端,研朱吮墨镂心肝。
细穷毫发夥千万,直与造化争雕镌。
图成进入缉熙殿,御笔题签标卷面。
天津一夜杜鹃啼,倏忽春光几回变。
朔风捲地天雨沙,此图此景复谁家。
家藏私印屡易主,嬴得风流后代誇。
姓名不入宣和谱,翰墨流传藉吾祖。
独从忧乐感兴衰,空吊环州一抔土。
丰亨豫大纷彼徒,当时谁进流民图。
乾坤頫仰意不极,世事荣枯无代无。
形式:古风鉴赏
《题清明上河图》是明代文学家李东阳对宋代名画《清明上河图》的赞颂。此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北宋都城汴京的繁华景象,通过丰富的细节展现了当时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诗中首先描绘了宋朝汴都的全盛时期,四方的使者和商贾云集,展现了盛世的繁荣景象。接着,诗人通过“清明上河俗所尚”一句,点出了清明时节人们出游的习俗,以及城中万屋林立、商业繁荣的场景。花棚柳市、雾阁云窗,描绘出一幅春意盎然、繁华热闹的都市画卷。
随后,诗人转向对人物活动的描写,无论是骑马疾驰、还是乘船穿梭于江面,都充满了动感与活力。笙歌楼台、田野耕作,展现了城市与乡村和谐共存的景象。诗人通过“眼中苦乐各有情”一句,表达了对当时社会百态的深刻洞察。
最后,诗人提到了画家张择端,他以精湛技艺将这一幅幅生动场景记录下来,甚至与自然界的造化相媲美。御笔题签、图成进入缉熙殿,体现了这幅作品的珍贵与荣耀。然而,随着时间的流逝,这幅传世之作也经历了多次主人更迭,但其艺术价值与历史意义依然被后人所珍视与传颂。
整首诗通过对《清明上河图》的赞美,不仅展现了宋代社会的繁荣景象,也反映了作者对历史变迁的感慨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