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雁逢春返,流人何日归?
将余去国泪,洒子入乡衣。
饥狖啼相聚,愁猿喘更飞。
南中不可问,书此示京畿。
形式:五言律诗押[微]韵翻译
秋天的大雁遇到春天会返回北方,流落在外的人何时才能回家呢?我把离别故国的泪水,沾湿了你要穿回故乡的衣物。饥饿的猕猴聚在一起哀鸣,忧愁的猿猴因悲伤而喘息着飞翔。南方的困境无法述说,我写下这些来告知京城的朋友。注释
秋雁:秋天的大雁。逢春返:遇到春天返回北方。流人:流落在外的人。何日归:何时能回家。去国泪:离别故国的泪水。洒子:沾湿你的衣物。入乡衣:故乡的衣物。饥狖:饥饿的猕猴。啼相聚:聚在一起哀鸣。愁猿:忧愁的猿猴。喘更飞:因悲伤而喘息飞翔。南中:南方。不可问:无法述说的困境。书此:写下这些。示京畿:告知京城。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张说的《岭南送使》。从诗的内容来看,诗人表达了对远方归人的思念和不舍,以及对家乡的深切怀念。
"秋雁逢春返,流人何日归?"这两句通过秋天大雁的迁徙与春天的回归,来比喻自己渴望回到故土,表达了诗人对于归期的迫切期待和对远方亲人的思念。
"将余去国泪,洒子入乡衣。"这两句则写出了诗人在离别时难抑制的情感,用眼泪湿润即将穿上的归乡之衣,是对家乡的深情寄托。
"饥狖啼相聚,愁猿喘更飞。"这两句形象地描绘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忧伤,通过饥饿的鸟兽聚集在一起发出哀鸣声,以及愁思中猿猴的跳跃和呼吸声,更显出诗人的寂寞与悲凉。
"南中不可问,书此示京畿。"最后两句则是诗人对南方(岭南)之事无法询问的情况下,只能通过书信来表达自己的情怀,并希望能够传达到长安一带的亲朋好友之间。
整首诗语言质朴,意象丰富,感情真挚,充分体现了诗人对于家乡和亲人的深沉思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