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到谢公台。明月清风好在哉。旧日髯孙何处去,重来。短李风流更上才。
秋色渐摧颓。满院黄英映酒杯。看取桃花春二月,争开。尽是刘郎去后栽。
形式:词词牌:南乡子押[灰]韵翻译
没到过谢公台,那里的明月清风是否健在?旧日的友人大胡子孙觉去了哪里?今日我又重来:你李矮子的风流已属上等高才。秋色渐渐凋萎在这一带,满地黄菊映亮了酒杯中的江海。等到明年二月仲春到此观赏桃花,争相盛开:都是“刘郎”我走后才种栽。注释
维扬,即扬州。髯孙:本指孙权。这里指孙觉。短李:本指中唐李绅。这里指李常。摧颓:衰败。黄英:黄花。指菊花。刘郎,本是诗人刘禹锡自指。这里借喻孙觉。鉴赏
这首词是宋代文学家苏轼的作品《南乡子·席上劝李公择酒》。它以月色清风和自然景色为背景,表达了对友人李公择的怀念与赞美之情。词中“不到谢公台,明月清风好在哉”描绘了谢公台的美景,暗示了时光流转,但美好的景致依旧。接着,“旧日髯孙何处去,重来。短李风流更上才”将李公择比作风流倜傥的古人,称赞他的才华更胜往昔。
“秋色渐摧颓”转而描绘了秋天的萧瑟,暗喻岁月流逝,而“满院黄英映酒杯”则通过秋花与酒杯的映衬,渲染出宴饮的氛围。最后两句“看取桃花春二月,争开。尽是刘郎去后栽”以桃花盛开的春天景象,寓意李公择如桃花般在春光中绽放,即使刘郎(指诗人自己)离去,他的风采仍然影响着后人。
整体来看,这首词以景寓情,既赞美了友人的才华,也寄寓了对时光易逝、人事变迁的感慨,展现了苏轼深厚的友情和独特的艺术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