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禽无侣似相依,锦翅双双傍马飞。
孤竹庙前啼暮雨,汨罗祠畔吊残晖。
秦人只解歌为曲,越女空能画作衣。
懊恼泽家非有恨,年年长忆凤城归。
形式:七言律诗押[微]韵翻译
南方的鸟儿没有伴侣似乎互相依靠,彩色翅膀的一对对在马旁飞翔。在孤竹庙前啼哭的鸟儿在傍晚的雨中哀鸣,汨罗祠边也在悼念消逝的夕阳余晖。秦地的人们只知道将歌曲编成曲子,越地的女子只能将它画作衣服上的图案。令人懊恼的是楚国的诗人并无怨恨,他年年都怀念着凤城的归来。注释
南禽:南方的鸟儿。侣:伴侣。锦翅:彩色翅膀的鸟儿。傍:靠近,依偎。孤竹庙:古代燕国的遗迹,与古代贤者伯夷、叔齐相关。汨罗祠:屈原投江的地方,此处指代屈原。秦人:指代秦地的人,秦地即今天的陕西一带。歌为曲:将诗歌谱成曲子。越女:指代越地的女子,越地即今天的浙江一带。画作衣:在衣服上绘画。泽家:指楚国,因楚国多湖泊沼泽,故称。凤城:古长安的别称,这里指代楚国的首都。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离愁别绪的情感氛围,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来表达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怀念。诗人以南方禽鸟相依为喻,表达了自己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而“锦翅双双傍马飞”则是对这种情感的一种修饰和强调,更显得生动。
“孤竹庙前啼暮雨,汨罗祠畔吊残晖”中的“啼暮雨”和“吊残晖”都透露出一种萧索与凄凉的情绪,表明诗人在特定的环境中感受到了时间的流逝和光阴的无常。
接下来的“秦人只解歌为曲,越女空能画作衣”则是对不同地方文化差异的一种描写。这里的“秦人”指的是中原地区的人们,以歌唱为主要的艺术表达方式,而“越女”则指的是南方越地(今江浙一带)的女性,以精于绣画见称。这两句诗通过对比,表现了诗人对于不同文化之间无法沟通的感慨。
最后,“懊恼泽家非有恨,年年长忆凤城归”则是诗人的真实情感流露。诗人表达了自己对于故乡的深切怀念,这种怀念并不是因为有什么遗憾或不满,而是一种纯粹的情感寄托。“凤城”在这里成为诗人心中那份难以忘怀的记忆。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和文化差异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怀念,以及对于不同文化之间沟通困难的无奈。同时,也透露出了一种深切的情感寄托,这种情感是诗人无法割舍的,对故乡的永恒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