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乡卑湿叹殊方,鵩赋人非宅已荒。
谩有长书忧汉室,空将哀些吊沅湘。
雨馀古井生秋草,叶尽疏林见夕阳。
过客不须频太息,咸阳宫殿亦凄凉。
形式:七言律诗押[阳]韵翻译
在偏远的楚地,感叹着湿气重的环境,人迹罕至,连原先的居所都已荒废。虽然我满腹经纶忧虑汉朝的衰败,却只能像屈原凭吊沅湘那样徒然哀伤。雨后,古老的井边长满了秋草,树叶落尽,稀疏的树林中映照出夕阳。过路的人不必频频叹息,连咸阳的宫殿也曾经辉煌,如今同样充满凄凉。注释
楚乡:古代中国南方地区,这里指偏远的楚国地域。殊方:异域,指楚地与中原地区的差异。鵩赋:指《庄子·逍遥游》中的大鹏鸟,这里借指诗人自己。汉室:指汉朝,此处可能暗指唐朝或其他衰落的朝代。哀些:《楚辞·九歌·湘夫人》中的诗句,表达哀悼之情。沅湘:沅江和湘江,位于湖南,是屈原作品中常出现的河流。过客:比喻时光或历史的过客。咸阳宫殿:指秦朝的都城咸阳,这里泛指古代皇城。凄凉:形容景象冷清、衰败。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物是人非、沧桑巨变的意境。开篇"楚乡卑湿叹殊方,鵩赋人非宅已荒"两句,通过对古时楚地偏远潮湿和鸣叫的鸟类栖息环境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于过往文明遗址的感慨。这里的"鵩"是一种栖息在废墟中的鸟类,以此象征着人去屋空的凄凉景象。
接着"谩有长书忧汉室,空将哀些吊沅湘"两句,则是诗人表达了对古代汉室兴衰历史的关切。虽然手中持有长卷史书,但对于已逝的辉煌,只能徒增悲哀。
在"雨馀古井生秋草,叶尽疏林见夕阳"两句中,诗人通过描绘古井旁秋草萋萋,以及树叶稀疏透过的夕阳光线,营造出一种时间流逝、物是人非的氛围。
最后"过客不须频太息,咸阳宫殿亦凄凉"两句,则是诗人劝诫行人不要对眼前的景象发出太多的叹息,因为即便是昔日辉煌的咸阳宫殿,如今也同样充满了凄凉与荒废。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环境和历史遗迹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于历史变迁、物是人非的深刻感悟,以及对过往文明的无限留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