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夜促织鸣,南邻捣衣急。
思君隔九重,夜夜空伫立。
北窗轻幔垂,西户月光入。
何知白露下,坐视阶前湿。
谁能长分居,秋尽冬复及。
形式:古风押[缉]韵翻译
秋夜蟋蟀声连连,南边邻居急捣衣。思念你隔着重重障碍,夜夜徒然站立等待。北窗轻薄帘幕低垂,西门月光悄悄洒进屋内。哪知白露已降,坐着目睹台阶前渐渐湿润。谁能长久忍受分离,秋天过尽冬天随即来临。注释
秋夜:秋天的夜晚。促织:蟋蟀,一种昆虫,常在夜间鸣叫。南邻:南边的邻居。捣衣:古时洗衣时用木杵在石板上敲打衣服以清洁,此处也指准备寒衣的动作,常含思念远方亲人之意。思君:思念你。九重:形容极远的距离或深重的阻隔,这里比喻相隔很远。夜夜:每晚。伫立:长时间地站着等待。北窗:房屋北面的窗户。轻幔:轻薄的窗帘。西户:西面的门或窗户。月光入:月光照射进来。何知:哪里知道。白露:夜晚温度下降后凝结在地面或植物上的露水,也指节气。坐视:坐着看,表示事情发生而无能为力或不采取行动。阶前湿:台阶前面变得潮湿。谁能:谁能够。长分居:长期分离居住。秋尽:秋天结束。冬复及:冬天又将到来。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深夜里独自思考、怀念远方所爱之人的情景。诗人通过秋夜里的织女急促的鸣响和邻家女子匆忙地捣衣,传达出一种急迫和孤独的情感。思念之情如同隔着重重高墙难以触及,夜晚独自伫立,无尽的寂寞。
诗中通过北窗轻薄的帘幕与西边门扉透进来的月光,营造出一种静谧而又哀伤的情境。白露下降,阶前湿润,这不仅是自然景象的描绘,也象征着思念之情如同夜露一般无声地积聚。
最末尾两句“谁能长分居,秋尽冬复及”表达了诗人对久别重逢的渴望与无奈。秋天将尽,冬日又至,时间在不断流逝,而思念之情却无法随季节的更迭而消散。
这是一首充满深情和孤寂的情感抒发诗作,是诗人内心世界的一次真实写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