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花色不妖,佛手香且洁。
松实味芳腴,三品殊清绝。
烹以折脚铛,沃之承筐雪。
火候辨鱼蟹,鼎烟迭生灭。
越瓯泼仙乳,毡庐适禅悦。
五蕴净大半,可悟不可说。
馥馥兜罗递,活活云浆澈。
偓佺遗可餐,林逋赏时别。
懒举赵州案,颇笑玉川谲。
寒宵听行漏,古月看悬玦。
软饱趁几馀,敲吟兴无竭。
形式:古风押[屑]韵鉴赏
此诗《三清茶》由清朝诗人弘历所作,描绘了品茗时的雅致与深意。诗中以梅花、佛手、松实三种食材比喻茶的品质,分别代表其色、香、味的高洁与独特。通过烹煮、调味、品饮的过程,诗人展现了对茶道的深刻理解和追求。
“梅花色不妖,佛手香且洁”,开篇即以梅花和佛手象征茶的色泽与香气,不妖艳却纯净,引人入胜。接着,“松实味芳腴”则以松实的美味进一步丰富了茶的口感层次。
“烹以折脚铛,沃之承筐雪”,描述了茶的烹制过程,使用特制的炊具,加入如雪般纯净的水,营造出一种仪式感与雅致氛围。通过“火候辨鱼蟹,鼎烟迭生灭”的细节描写,展现了茶艺师对火候的精准掌控,使茶汤在沸腾与冷却间达到最佳状态。
“越瓯泼仙乳,毡庐适禅悦”,使用越地的瓷器,盛放如同仙乳般的茶汤,在毡庐中品味,仿佛置身于禅境之中,享受心灵的宁静与愉悦。
“五蕴净大半,可悟不可说”,表达了品茶不仅是一种感官享受,更是一种心灵净化的过程,其中蕴含的哲理难以言表,需细细品味。
“馥馥兜罗递,活活云浆澈”,形容茶香浓郁而持久,如同云雾中的清泉,清澈透明,令人回味无穷。
“偓佺遗可餐,林逋赏时别”,引用古代文人的典故,将品茶与古人雅趣相联系,增加了诗意与文化内涵。
“懒举赵州案,颇笑玉川谲”,以赵州和尚和卢仝(玉川子)的故事,表达了对茶文化的传承与创新的态度,既尊重传统,又不拘泥于成规。
“寒宵听行漏,古月看悬玦”,描绘了夜晚品茶的情景,月光如古玉般悬挂,与茶香相映成趣,营造出一种静谧而深远的意境。
最后,“软饱趁几馀,敲吟兴无竭”,表达了品茶后的满足感与创作灵感的激发,茶不仅填饱了肚子,也滋养了心灵,激发了诗人的创作热情。
整首诗通过对品茶过程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茶文化的博大精深及其对人心灵的深刻影响,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美学的独特感悟和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