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态已更千变尽,心源不受一尘侵。
青春白日无公事,紫燕黄鹂俱好音。
付与儿孙知伏腊,听教鱼鸟逐飞沈。
黄公垆下曾知味,定是逃禅入少林。
形式:七言律诗押[侵]韵翻译
世间的变化已经历无数,内心深处不被丝毫尘埃所侵扰。在美好的青春白日里没有公务烦扰,紫燕和黄鹂的鸣叫都是悦耳的声音。把这些闲暇时光交给子孙,让他们了解时节变换,欣赏鱼鸟飞翔沉落的景象。想起黄公垆下的旧时滋味,想必是曾经遁入少林寺修行。注释
世态:社会风气。更:经历。千变:无数变化。心源:内心深处。一尘侵:丝毫尘埃侵扰。青春:年轻的岁月。白日:白天。公事:公务。紫燕:紫色燕子。黄鹂:黄色的黄莺。儿孙:后代子孙。伏腊:古代节日,伏天和腊月。鱼鸟:鱼和鸟。逐飞沈:追逐飞翔或沉落。黄公垆:指代某处饮酒的地方。知味:品尝过。逃禅:逃离世俗去修行。少林:著名的佛教寺庙。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黄庭坚的《次韵盖郎中率郭郎中休官二首(其二)》。诗中,黄庭坚以深沉的笔触描绘了他对世态变迁的感慨和对闲适生活的向往。首句“世态已更千变尽”表达了他对世间人事沧桑的洞察,而“心源不受一尘侵”则体现了诗人内心的超脱与纯净。接下来,诗人赞美了青春白日无公事的宁静,紫燕黄鹂的鸣叫增添了生机与和谐,“俱好音”流露出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欣赏。
诗人将这种闲适的生活方式传递给儿孙,让他们懂得时节变换与尊重自然,同时鱼鸟自由飞翔的景象也寓言了诗人追求的心境。最后两句“黄公垆下曾知味,定是逃禅入少林”,通过回忆黄公垆下的故事,暗指自己可能已经遁入佛门,过上了清修的生活,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尘世纷扰的逃避。
整体来看,这首诗语言简洁,意境深远,展现了黄庭坚在仕途之外的另一面,既有对人世的洞见,又有对理想生活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