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江山如画,风物向秋潇洒。水浸碧天何处断?霁色冷光相射。蓼屿荻花洲,掩映竹篱茅舍。
云际客帆高挂,烟外酒旗低亚。多少六朝兴废事,尽入渔樵闲话。怅望倚层楼,寒日无言西下。
形式:词词牌:离亭宴翻译
金陵风光美丽如画,秋色明净清爽。碧天与秋水一色,何处是尽头呢?雨后晴朗的天色与秋水闪烁的冷光相辉映。蓼草荻花丛生的小岛上,隐约可见几间竹篱环绕的草舍。江水尽头客船上的帆仿佛高挂在云端,烟雾笼罩的岸边,有低垂的酒旗。那些六朝兴盛和衰亡的往事,如今已成为渔民、樵夫闲谈的话题。在高楼上独自遥望,倍感苍凉,凄冷的太阳默默地向西落下。注释
一带:指金陵(今南京)一带地区。风物:风光景物。潇洒:神情举止自然大方。此处是拟人化用法。浸:液体渗入。此处指水天溶为一体。断:接合部。霁色:雨后初晴的景色。冷光:秋水反射出的波光。相射:互相辉映。蓼屿:指长满蓼花的高地。荻花洲:长满荻草的水中沙地。竹篱茅舍:用竹子做成的篱笆,用茅草搭盖的小房子。客帆:即客船。低亚:低垂。六朝:指东吴、东晋、宋、齐、梁、陈六个朝代,均在南京一带建都。渔樵:渔翁樵夫。代指普通老百姓。怅望:怀着怅惘的心情远望。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秋天的江山风光,如同一副精美的画卷。诗人以“风物向秋潇洒”表达了秋意浓重,万物皆有所感。接着,“水浸碧天何处断”、“霁色冷光相射”则展示了江水与天空交融的美丽景象,以及雨后清新的气氛。
“橘树荻花洲,掩映竹篱茅舍”这一句描绘了岸边橘树和荻花围绕的小岛,以及隐蔽在竹林和茅草屋中的生活场景。诗中还透露出远方客船高挂帆樯,近处酒旗低悬的画面。
“多少六朝兴废事,尽入渔樵闲话”表达了诗人对历史沧桑的感慨,将昔日繁华如今废墟的往事,都融入了渔夫樵夫间的闲适谈资之中。最后,“怅望倚层楼,红日无言西下”则展现了诗人在高楼上对美好景致的留恋,以及夕阳西下的静默无语。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美景和历史变迁的描绘,表达了一种淡定超脱的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