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出鸟栖尽,寂然坐空林。
是时心境闲,可以弹素琴。
清泠由木性,恬澹随人心。
心积和平气,木应正始音。
响馀群动息,曲罢秋夜深。
正声感元化,天地清沈沈。
形式:古风押[侵]韵翻译
月亮升起,鸟儿都已经归巢,静悄悄地坐在空旷的树林里。此刻心情宁静,正好可以弹奏无装饰的古琴。琴声清冷源于木质的特性,淡然的心情随之流淌。心中积蓄着平和之气,琴声回应着初始的和谐。余音袅袅,万物都安静下来,曲终时已是秋夜深处。纯正的乐声感动了大自然,天地间一片清澈宁静。注释
月出:月亮升起。鸟栖尽:鸟儿都已归巢。寂然:非常寂静。空林:空旷的树林。心境闲:心情宁静。素琴:未经装饰的古琴,象征朴素。清泠:形容琴声清脆冷冽。恬澹:淡泊,心境平静。正始音:指音乐的本源,和谐之声。响馀:余音,即琴声结束后残留的声音。群动息:所有生物都安静下来。曲罢:演奏结束。元化:大自然的变化。清沈沈:形容天地间非常清澈宁静。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的夜晚场景,月亮已经升起,鸟儿都栖息下来,一切归于寂静。诗人独自坐在空旷的林中,心境异常闲适,正是弹奏素琴的好时机。
“清泠由木性”一句,形象地表达了音乐与自然界的和谐统一,其中“清泠”指的是水流声,诗人通过这种比喻说明音乐如同溪流般自然而出。“恬澹随人心”则展现了诗人的情感态度,他的心境平和、宁静,与周围环境相得益彰。
“心积和平气,木应正始音”这两句进一步强调了内在情感与外在音乐的协调一致。诗人认为内心的平和可以通过琴声得到回响,而这种回响又能唤起一种纯净原始的声音。
接下来的“响馀群动息,曲罢秋夜深”表达了当乐曲结束后,一切声音都渐渐消失,只留下深沉的秋夜。诗人通过这一系列描写,传递出对宁静生活和艺术创作的向往。
最后,“正声感元化,天地清沈沈”则是对整首诗情感与意境的总结。诗人的琴声如同自然界的一部分,与宇宙间的本源相呼应,共同营造出一种深远而清明的氛围。
这首诗通过对夜晚场景和音乐演奏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于宁静生活、艺术创作以及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深切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