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古诗词网主要是分享唐诗、宋词、词牌名、文言文、古籍、诗词名句等。

当前位置:首页 > 诗词名句

新乐府.秦吉了.哀冤民也原文及翻译

作者: 时间:2025-05-01阅读数:0

唐-白居易

秦吉了,出南中,彩毛青黑花颈红。

耳聪心慧舌端巧,鸟语人言无不通。

昨日长爪鸢,今朝大觜乌。

鸢捎乳燕一窠覆,乌琢母鸡双眼枯。

鸡号堕地燕惊去,然后拾卵攫其雏。

岂无雕与鹗,嗉中肉饱不肯搏。

亦有鸾鹤群,闲立高飏如不闻。

秦吉了,人云尔是能言鸟。

岂不见鸡燕之冤苦,吾闻凤皇百鸟主。

尔竟不为凤皇之前致一言,安用噪噪闲言语。

形式:乐府曲辞

翻译

秦吉了这种鸟,来自南方,它的羽毛色彩斑斓,颈部呈青黑色,红艳艳的。它听力敏锐,心思聪颖,舌头灵巧,能懂鸟语,也能通人言。昨日还捕捉小燕的鸢,今天又在啄食母鸡的眼睛。鸢将燕窝摧毁,小燕坠地,母鸡悲鸣,燕子惊飞。接着,秦吉了捡起鸟蛋,抓走了雏鸟。难道没有雕和鹗这样的猛禽吗?它们肚子饱了也不愿去捕猎。也有鸾鹤这样的高贵鸟群,它们悠闲地飞翔,仿佛没听到这些悲剧。人们都说你是能言的秦吉了,难道你没看到鸡和燕子的悲惨,没听说凤凰是百鸟之王吗?你竟然不为凤凰传达一句,只是吵吵闹闹地说些闲话。

注释

秦吉了:一种能言的鸟类,善于模仿人语。南中:指南方地区。彩毛:彩色的羽毛。鸢:鹰的一种,又称鹞鹰。大觜乌:嘴大的乌鸦。雕:大型猛禽,如雕鹰。鹗:一种猛禽,类似鱼鹰。嗉:鸟类储存食物的袋状结构。鸾鹤:泛指凤凰或仙鹤,象征吉祥。凤皇:凤凰,古代传说中的神鸟,百鸟之王。

鉴赏

这首诗名为《新乐府·秦吉了》,出自唐代诗人白居易之手。诗中通过描述一只会模仿各种声音的鸟—秦吉了,来表达对社会不平之事的哀叹和批判。

开篇“秦吉了,出南中,彩毛青黑花颈红。”直接点出了主角色的特性,这只鸟以其鲜艳的羽毛和能模仿各种声音而著称。紧接着,“耳聪心慧舌端巧,鸟语人言无不通。”进一步描绘了秦吉了的神奇才华,它能够理解并模仿所有的声音,无论是鸟鸣还是人语。

诗人随后通过对比的手法,展示了这只鸟的狡猾与其他鸟类的不同。昨日它可能是一只长爪的猛禽,而今朝却化身为一只大觜乌。这种变化不仅仅是外形上的,还体现在它的行为上:它能够捕捉乳燕并覆盖在窠中,甚至能让母鸡双眼干枯,这种描写隐含着对强者欺凌弱者的批判。

然而,即便是在这样一个充满狡诈与残酷的世界里,也存在着一些不愿意卷入其中的生灵。诗中“岂无雕与鹗,嗉中肉饱不肯搏。”表达了对那些即使有能力却选择不参与争斗者的赞赏。而“亦有鸾鹤群,闲立高飏如不闻。”则描绘了一群鸾鹤,它们远离尘嚣,仿佛对下方的争斗与苦难毫不知情。

最后,诗人以“秦吉了,人云尔是能言鸟。岂不见鸡燕之冤苦,吾闻凤皇百鸟主。”点明主题,这只会模仿声音的秦吉了,被人们传说为能言鸟,但诗人却在质疑,为什么这只鸟没有为那些受尽冤苦的鸡和燕发声?而最后一句“尔竟不为凤皇之前致一言,安用噪噪闲言语。”则是对秦吉了的批判,它虽然能模仿各种声音,却在真正需要发出声音的时候选择了沉默。

这首诗通过对秦吉了这一形象的塑造和对其行为的描述,抒发了诗人对于弱肉强食的社会现实的不满,以及对那些有能力却选择保持沉默者的批判。同时,也反映出诗人对于公正与正义的渴望。

标签:

本站所有文章、数据、图片均来自互联网,一切版权均归源网站或源作者所有。

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来信告知我们删除。微信: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