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狐绥绥,在彼淇梁。心之忧矣,之子无裳。
有狐绥绥,在彼淇厉。心之忧矣,之子无带。
有狐绥绥,在彼淇侧。心之忧矣,之子无服。
形式:四言诗翻译
狐狸在那慢慢走,就在淇水石桥上。我的心里真忧愁,你的身上没衣裳。狐狸在那慢慢走,就在淇水浅滩上。我的心里真忧愁,你没腰带不像样。狐狸在那慢慢走,就在淇水河岸旁。我的心里真忧愁,你没衣服我心伤。注释
狐:狐狸。一说狐喻男性。绥绥:慢走貌。朱熹《诗集传》训为独行求匹貌。淇:卫国水名。淇水在今河南浚县东北。梁:河梁。河中垒石而成,可以过人,可用于拦鱼。之子:这个人,那个人。裳:下身的衣服。上曰衣,下曰裳。厉:水深及腰,可以涉过之处。一说通“濑”,指水边沙滩。带:束衣的带子。实指衣服。侧:水边。服:衣服。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深切的忧虑和对亲人无尽的关怀。诗中的“狐”通常象征着家庭或个人生活中的一份温暖与安宁。而“淇梁”、“淇厉”、“淇侧”都指的是河岸边的斜坡,但每个字有其独特的读音和意义,共同描绘出一种层次分明、错落有致的情景。
诗人通过对狐狸安静而又神秘模样的观察,表达了内心深处的忧虑。这种忧虑并非来源于外界,而是来自于家中的担忧——“之子无裳”、“之子无带”、“之子无服”,意味着诗人对家庭成员特别是儿子的关切,担心他们没有足够的衣物来保护自己。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与个人情感的描写,展现了古代中国人对于生活的关怀和对亲人的深厚感情。它不仅是一种情感的抒发,也是对生活质朴、简单的一种赞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