惨惨秋阴绿树昏,荒城高处闭柴门。
愁消日月忘身世,静对溪山忆酒樽。
南去干戈何日解,东来驲骑此时奔。
谁将天下安危事,一把诗书子细论。
形式:七言律诗押[元]韵翻译
凄凉的秋日阴霾笼罩着绿色的树木,黄昏时分,荒废的城市高处紧闭着柴门。满怀忧愁的日子中,连日月都忘记了自身的存在,静静地面对着溪流山色,怀念起饮酒的时光。南方的战乱何时才能结束?东方疾驰的使者此刻正奔向这里。又有谁能详细讨论这天下的安危之事,只凭一腔诗书呢?注释
惨惨:形容阴暗凄凉。秋阴:秋天的阴霾天气。干戈:借代战争。驲骑:古代驿站快马。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淡泊名利、隐逸山林的生活状态。开篇“惨惨秋阴绿树昏,荒城高处闭柴门”两句,通过对秋天阴沉天气和绿树的描写,以及荒凉古城中关闭的柴门,营造出一种静谧而孤独的氛围。诗人似乎在表达自己对于尘世间喧嚣的远离与超脱。
接着“愁消日月忘身世,静对溪山忆酒樽”两句,则进一步展现了诗人内心世界的宁静与淡泊。他不再为世俗之事所困扰,甚至连时间的流逝都已淡忘,只是在自然景物中寻找精神上的慰藉,而那“忆酒樽”,则透露出诗人对往昔生活的一丝怀念。
后半首“南去干戈何日解,东来驲骑此时奔”两句,描绘了一种急迫而又迷茫的外在世界。这里的“南去干戈”和“东来驲骑”,可能象征着战乱或是紧急的使命,但具体含义需结合诗人的个人经历与历史背景来理解。
最后,“谁将天下安危事,一把诗书子细论”两句,显示了诗人对于国家大事的关切。他虽身处山林,却依然关心世事,只是他选择以一种更加内省和平静的方式来思考这些问题,而非直接介入其中。这里的“一把诗书”,既可以理解为诗人的精神寄托,也可能暗示着他通过阅读古籍来获得智慧,进而对国家大事进行深思熟虑。
总体来说,这首诗不仅展现了诗人个人的隐逸情怀,同时也透露出一种对于时代变迁的深刻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