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古诗词网主要是分享唐诗、宋词、词牌名、文言文、古籍、诗词名句等。

当前位置:首页 > 诗词名句

应诏原文及翻译

作者: 时间:2025-04-21阅读数:0

魏晋-曹植

肃承明诏,应会皇都。星陈夙驾,秣马脂车。

命彼掌徒,肃我征旅。朝发鸾台,夕宿兰渚。

芒芒原隰,祁祁士女。经彼公田,乐我稷黍。

爰有樛木,重阴匪息。虽有糇粮,饥不遑食。

望城不过,面邑不游。仆夫警策,平路是由。

玄驷蔼蔼,扬镳漂沫。流风翼衡,轻云承盖。

涉涧之滨,缘山之隈。遵彼河浒,黄阪是阶。

西济关谷,或降或升。騑骖倦路,载寝载兴。

将朝圣皇,匪敢晏宁。弭节长骛,指日遄征。

前驱举燧,后乘抗旌。轮不辍运,鸾无废声。

爰暨帝室,税此西墉。嘉诏未赐,朝觐莫从。

仰瞻城阈,俯惟阙庭。长怀永慕,忧心如酲。

形式:四言诗

鉴赏

曹植的《应诏》展现了诗人对皇帝诏令的响应和对国事的关怀。诗中的语言雄浑,意象丰富,描绘了一幅古代使者奔波往返于国都与边疆之间的生动图景。

“肃承明诏,应会皇都。”开篇即表明了诗人的职责和使命,他必须严肃地接受皇帝的命令,并前往皇帝所在之地汇报。这两句通过对“肃”、“明”字眼的运用,传达出一种庄重而又神圣的氛围。

接下来的几句,“星陈夙驾,秣马脂车。命彼掌徒,肃我征旅。”描绘了诗人出发的情景,星辰布满天际,早晨启程,战马饱食,车辆整齐。这些细节不仅展现了出行的繁忙与紧迫,也体现了使者的身份和任务的重要性。

“朝发鸾台,夕宿兰渚。”则通过对日夜更迭的描述,传递了一种旅途中的匆促和劳顿。鸾台和兰渚作为地名,不仅指示了行程的远离与艰辛,也象征着诗人心中对于归期的期待。

在“芒芒原隰,祁祁士女。”一段,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以及对农事的关注,展现了诗人对于国计民生的关怀。这里的“芒芒”和“祁祁”都是拟声词,用以形容草木成群和妇女纺织时的声音,生动传神。

随后的“经彼公田,乐我稷黍。”则是诗人对农耕生活的观察,他通过田间劳作的情景,表达了对于丰收的喜悦和对民生之乐的赞美。稷黍作为古代谷物之一,这里的“乐”字,更显得格外重要。

整首诗中,“虽有糇粮,饥不遑食。”至此,诗人开始表达自己的内心世界。他虽然携带着粮食,却因忙碌而未能及时进食。这反映出使者在执行任务过程中的辛劳和牺牲。

“望城不过,面邑不游。”则是对故土的留恋与不能如愿游历的感慨。诗人虽然身处异地,却无法摆脱对家乡的思念,这种情感在使者身上尤为常见。

接下来的几句,“仆夫警策,平路是由。”至“騑骖倦路,载寝载兴。”则再次描述了行进中的艰辛和劳顿,以及对道路的关注。诗人通过对马匹、车辆的描写,以及对于道路状况的注意,表达了旅途中的不易。

而在“将朝圣皇,匪敢晏宁。”一段中,诗人则是向着朝廷表示自己的忠诚和急切,他无意怠慢,只愿早日完成使命,以报答君上的恩泽。这里的“匪”字用得恰当,表达了一种谦逊与敬畏。

“弭节长骛,指日遄征。”至此,诗人开始描绘自己在旅途中的时间观念。他通过对节气变化和日影移动的描述,传递出一种时不我待、刻不容缓的情怀。

随后,“前驱举燧,后乘抗旌。”则是对行军布阵的生动描绘。诗人通过对先锋部队举起火把和后续部队高扬旗帜的描述,展现了出征的气势与壮观。

“轮不辍运,鸾无废声。”则是对于车轮转动、鸾铃响彻的描写,这些细节不仅传递了一种行进中的有序和整齐,更象征着使命的连续性和不可中断。

最后,“爰暨帝室,税此西墉。”至“忧心如酲。”诗人通过对皇室的关怀以及对于国事的忧虑,表达了自己作为一个使者的责任感与忠诚。这里的“爰”、“税”字眼,以及“忧心如酲”的比喻,都深化了诗人的内心世界。

《应诏》通过对古代使者旅途生活的细腻描绘,以及对国事民生的关怀,展现了一种深沉而又宽广的情感世界。它不仅是一首关于忠诚与职责的诗,更是对于国家、社会和个人责任的一次深刻反思。

标签:

本站所有文章、数据、图片均来自互联网,一切版权均归源网站或源作者所有。

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来信告知我们删除。微信: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