频搔白首强忧煎,细雨青灯思欲颠。
南北东西三万里,古今上下几千年。
只因知事翻成恼,未到放心那得眠。
眼不识丁马前卒,隔床鼾鼻正陶然。
形式:七言律诗押[先]韵翻译
频繁地挠头忍受着忧虑的煎熬,细雨中青灯下思绪纷飞几乎疯狂。从北到南,从东到西,跨越三万里的距离,上下千年的历史长河。只因为深知世事反而成了烦恼,还未达到心安怎能安然入眠。眼前没有文化,如同马前卒一般,隔壁床铺的人鼾声大作,他却心满意足。注释
频搔:频繁地挠。白首:白发。强忧煎:强忍忧虑。细雨:小雨。青灯:油灯。思欲颠:思绪纷乱。南北东西:指地域广阔。三万里:形容极远的距离。古今上下:指时间跨度长。几千年:数千年的时间。知事:知晓世事。翻成恼:反而成为烦恼。放心:心安。那得眠:怎能安心入睡。眼不识丁:目不识字。马前卒:比喻地位低微的人。隔床:隔壁床铺。鼾鼻:打鼾。陶然:满足、愉快的样子。鉴赏
这首诗是一位饱经忧患的诗人在夜深人静之际,无法入眠时的内心独白。诗中充满了对历史长河和个人命运的深沉感慨,以及对现实困境的无奈与挣扎。
"频搔白首强忧煎"描绘出诗人因担忧而频繁地撩动自己早已斑白的头发,内心的焦虑如同煎熬一般。"细雨青灯思欲颠"则是环境的渲染,更增添了夜晚的寂寞和思绪万千。
"南北东西三万里"与"古今上下几千年"展现了诗人对时空的深刻体验,感慨于历史的浩瀚与个人命运的渺小。这两句通过空间和时间的宏大描写,表达了诗人超越个人的情感和思考。
然而,尽管面对如此广阔的世界和悠久的岁月,诗人却无法释然,因为"只因知事翻成恼"。这里的“知事”指的是诗人对于世事的理解和洞察,而这种理解并没有给他带来超脱,而是让他的忧虑更加深重。
最后两句"眼不识丁马前卒,隔床鼾鼻正陶然"则表达了诗人的无力感。即便是在夜晚,耳边传来的鼾声也无法让他入睡,他对于身边的这些琐事已经麻木,不再去分辨和关注,这反映出诗人内心的沉重和对现实的绝望。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对夜晚寂静环境的描绘,以及诗人内心深处的忧虑与无奈,展现了一个时代的悲哀和个人命运的艰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