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天三月元无雨,云头不合惟飞土。
深堂无人午睡余,欲动儿先汗如雨。
忽怜长街负重民,筋骸长彀十石弩。
半衲遮背是生涯,以力受金饱儿女。
人家牛马系高木,惟恐牛躯犯炎酷。
天工作民良久艰,谁知不如牛马福。
形式:古风翻译
夏季的三个月都没有下雨,只见飞土不见云阴覆盖。厅堂清静原想午睡一会儿,结果稍稍动弹便汗如雨下。突然想起街上苦工最惨,骨瘦如柴,背上压着一百多斤。一生就靠缝补过的破旧衣服度过,为了养儿活女只能下苦力挣钱。有钱人的牛马系在树荫歇息,只害怕牛马晒病,不能开耕。老天爷生育一个人,历时既久又不容易,谁知还不如牛马有福气。注释
劳歌:乐府旧题,见《乐府诗集·杂歌谣辞》。暑天三月:夏季的三个月。合:合拢,指云阴覆盖。骸:骨。彀:张满弓弩。石:古代的重量单位,一百二十斤为石,十石,极言费力之大。衲:缝补,这里指缝补过的破衣服。以力受金:犹言下苦力挣钱。犯炎酷:指因炎热而受扰或被晒伤。天工:一作“天公”,指造物者。作民:作育人类。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农村夏日的艰辛生活,通过对比人和牛马的境遇,表达了对劳动人民苦难命运的同情和对自然界不平等赋予的思考。诗中的意象鲜明,如“云头不合惟飞土”生动地描绘出干旱无雨的景象;“深堂无人午睡馀,欲动身先汗如雨”则形象地展现了炎热天气下人们的窘境。诗中还通过对牛马生活的描述,如“人家牛马系高木,惟恐牛躯犯炎酷”,反衬出人类更深重的负担。全诗情感真挚,语言简洁有力,体现了作者对底层劳动人民的深刻同情和社会不公的批判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