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吹笙鼓簧,承筐是将。人之好我,示我周行。
呦呦鹿鸣,食野之蒿。我有嘉宾,德音孔昭。视民不恌,君子是则是效。我有旨酒,嘉宾式燕以敖。
呦呦鹿鸣,食野之芩。我有嘉宾,鼓瑟鼓琴。鼓瑟鼓琴,和乐且湛。我有旨酒,以燕乐嘉宾之心。
形式:四言诗翻译
一群鹿儿呦呦欢鸣,在那原野悠然自得的啃食艾蒿。一旦四方贤才光临舍下,我将奏瑟吹笙宴请宾客。一吹笙管振簧片,捧筐献礼礼周到。人们待我真友善,指示大道乐遵照。一群鹿儿呦呦欢鸣,在那原野悠然自得的啃食蒿草。一旦四方贤才光临舍下,品德高尚又显耀。示人榜样不轻浮,君子贤人纷纷来仿效。我有美酒香而醇,宴请嘉宾嬉娱任逍遥。一群鹿儿呦呦欢鸣,在那原野悠然自得的啃食芩草。一旦四方贤才光临舍下,弹瑟弹琴奏乐调。弹瑟奏琴勤相邀,融洽欢欣乐尽兴。我有美酒香而醇,宴请嘉宾心中乐陶陶。注释
呦呦:鹿的叫声。苹:藾蒿。簧:笙上的簧片。笙是用几根有簧片的竹管、一根吹气管装在斗子上做成的。承筐:指奉上礼品。将:送,献。周行:大道,引申为大道理。蒿:又叫青蒿、香蒿,菊科植物。德音:美好的品德声誉。孔:很。视:同“示”。恌:同“佻”。则:法则,楷模,此作动词。旨:甘美。式:语助词。燕:同“宴”。敖:同“遨”,嬉游。芩:草名,蒿类植物。湛:深厚。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场在自然环境中举行的宴会。"呦呦鹿鸣,食野之苹"展现了鹿在田野间自由自在地吃着草本植物的情景,同时也传达出一种和谐与平静的氛围。接下来的几句"我有嘉宾,鼓瑟吹笙。吹笙鼓簧,承筐是将。人之好我,示我周行"则表明诗人在这宁静的自然环境中邀请了尊贵的宾客,共同享受音乐和美酒,宾主之间充满了喜悦与相互欣赏。
整首诗通过对鹿鸣声的反复描绘,以及宴会场景的细致刻画,展现了一种理想化的社会关系和人际交往。在古代中国,这样的诗歌常常用来赞美君主或贵族的德行,以及他们与民众之间和谐相处的情形。同时,这也反映出古人对自然之美的欣赏以及追求一种超脱尘世、回归自然的生活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