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年端午又今朝。鬓萧萧。思摇摇。
应是南风,湘浦正波涛。
千古独醒魂在否,无处问,有谁招。
何人帘幕倚兰皋。看飞桡。夺高标。
饶把笙歌,供笑醉陶陶。
孤坐小窗香一篆,弦绿绮,鼓离骚。
形式:词词牌:江城子翻译
每年的端午节又到了,我两鬓斑白,思绪飘摇。应该是南风吹过,湘江水面上正起着波涛。千百年来,那个独自清醒的灵魂还在吗?无人可问,又有谁能召唤。不知是谁在帘幕后,倚靠在长满兰草的岸边,看着船只竞渡争先。纵然有音乐和欢歌,也无法驱散我的孤独,只能沉醉于其中。独自坐在小窗边,点燃一缕香烟,弹奏绿绮琴,敲打《离骚》的韵律。注释
端午:中国传统节日,纪念屈原。鬓萧萧:形容两鬓斑白,形容衰老。南风:夏季的东南风。湘浦:湘江的水边。独醒:指屈原保持清醒,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兰皋:长有兰草的高地,代指清幽之地。飞桡:快速行驶的船。高标:高超的技艺或目标。笙歌:音乐和歌声。绿绮:古代名琴,泛指琴。离骚:屈原的代表作,富含深沉的情感。鉴赏
这首宋词《江城子·其五》(重午书怀)由陈著所作,以端午节为背景,表达了作者的孤独情怀和对传统文化的深深怀念。开篇"年年端午又今朝",点明了节日的时令,流露出时光流转的感慨。"鬓萧萧"和"思摇摇"则描绘出诗人白发飘零、思绪万千的形象。
接下来,诗人将目光投向远方的湘浦,想象那里南风劲吹,湘江波涛汹涌,暗寓屈原的孤忠与不遇。"千古独醒魂在否"表达了对屈原的敬仰和对其是否仍在世间有所感应的疑问,"无处问,有谁招"则透露出一种寻求共鸣而不得的寂寥。
下片转而写现实场景,"何人帘幕倚兰皋"描绘了一幅宁静的画面,有人在岸边倚着兰草,观看赛龙舟的热闹景象。"看飞桡,夺高标"生动描绘了竞渡的激烈,而"饶把笙歌,供笑醉陶陶"则反映出民间节日的欢乐气氛。
然而,诗人并未完全沉浸其中,他独自坐在小窗边,点燃一缕香烟,弹奏绿绮琴,击鼓诵读《离骚》,展现出一种超脱世俗的孤独坚守。整首词情感深沉,既有节日的热闹,又有个人的孤独,展现了作者独特的文化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