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瞽有瞽,在周之庭。设业设虡,崇牙树羽。应田县鼓,鞉磬柷圉。既备乃奏,箫管备举。喤喤厥声,肃雍和鸣,先祖是听。我客戾止,永观厥成。
形式:四言诗翻译
盲人乐师排成行,聚集周庙前庭上。钟架鼓架摆设好,五彩羽毛架上装。既有小鼓和大鼓,鞉磬柷敔列停当。乐器齐备就演奏,箫管一齐都奏响。众乐交响声洪亮,肃穆和谐声悠扬,先祖神灵来欣赏。诸位宾客都来到,乐曲奏完齐赞赏。注释
瞽:盲人。这里指周代的盲人乐师。庭:指宗庙的前庭。业:悬挂乐器的横木上的大板,为锯齿状。虡:悬挂编钟编磬等乐器的直木架,上有业。崇牙:古代乐器架横木上刻的锯齿,用以悬挂乐器。树羽:在崇牙上装饰的五彩鸟羽。树,插。应:小鼓。田:大鼓。县:“悬”的本字。鞉:一种立鼓。一说为一柄两耳的摇鼓。磬:玉石制的板状打击乐器。柷:木制的打击乐器,状如漆桶。音乐开始时击柷。圉:即“敔”,打击乐器,状如伏虎,背上有锯齿。以木尺刮之发声,用以止乐。备:安排就绪。箫:古箫如今之排箫,是以小竹管排编成的。管:管乐器,即笛子之类的乐器。喤喤:乐声大而和谐。肃雝:声音和谐舒缓。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场古代宫廷中的仪式活动,通过对周王庭院中设置猎业、鼓乐的生动描述,展现了当时的礼仪文化和祭祀祖先的庄重氛围。诗中的“有瞽有瞽,在周之庭”开篇就设定了场景,指的是在周王的庭院中举行某种活动,而“瞽”是古代用以观察或标志的高台。
接下来的“设业设虡,崇牙树羽”则描绘了一系列用于狩猎和仪式的器物布置,显示出当时对自然环境与人文活动结合的艺术处理。其中,“业”、“虡”可能是指猎捕用的工具或标志,“崇牙树羽”则象征着威严和力量。
“应田县鼓,鼗磬柷圉”一句,则转向了音乐的描述,显示出乐器在仪式中的重要性。这些乐器的声音与节奏构成了整个活动的氛围。
紧接着,“既备乃奏,箫管备举”表明了一旦准备就绪,乐曲便开始演奏,各种乐器都被使用起来。这不仅是对声音的描写,更是对当时音乐文化的展示。
“喤喤厥声,肃雍和鸣,先祖是听”一句,则将听众引向了更深层次的理解——这场仪式活动,不只是表面的乐舞歌唱,而是在向祖先致敬。诗中的“喤喷厥声”形容声音的雄壮与和谐,“肃雍和鸣”则强调了一种庄严而和悦的声音效果,暗示了这种音乐活动具有高度的宗教和仪式意义。
最后,“我客戾止,永观厥成”表达了诗人对于这场盛大的仪式活动的参观体验,以及对其完美与壮丽的赞叹之情。这里的“我客”可能是指诗人自己作为外来者参与到这一系列的庆典中去,而“戾止”则意味着一种停留和观赏的状态。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古代周王时期的一次盛大祭祀活动,不仅展示了当时的文化艺术,还体现了人们对祖先崇拜的情感以及仪式活动中所传达的宗教信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