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里见尧山,刺空出青峭。
行觞第一泉,得谒尧母庙。
制拟茅茨馀,器惟蛖土肖。
丹陵缅郁盘,黄云想焜耀。
伊耆虽载迁,庆都不殊号。
都山望尧山,离立若壶峤。
母望子曰慈,子望母曰孝。
至今两山间,云气相缭绕。
帐触游子心,苍茫独凭吊。
形式:古风鉴赏
此诗《尧母庙》由清代诗人黄景仁所作,描绘了对古代圣贤尧及其母亲的崇敬之情,以及对历史与自然之间微妙联系的感悟。
首句“百里见尧山,刺空出青峭”,以远眺之景开篇,描绘了尧山在远处的雄伟景象,山峰直插云霄,青翠挺拔,展现出一种超凡脱俗的气势。接着“行觞第一泉,得谒尧母庙”则引出了诗人前往拜谒尧母庙的情节,通过“行觞”这一细节,不仅增添了仪式感,也暗示了诗人对先贤的虔诚之心。
“制拟茅茨馀,器惟蛖土肖”两句,描述了庙宇的简朴与庄严,茅草覆盖的屋顶,土制的器皿,既体现了朴素的风格,又寓意着对先贤精神的传承。接下来“丹陵缅郁盘,黄云想焜耀”则将视角转向了庙宇周围的自然景观,丹陵蜿蜒曲折,黄云映照之下,庙宇显得更加辉煌,自然与人文和谐共存的画面跃然纸上。
“伊耆虽载迁,庆都不殊号”中,“伊耆”指的是尧,这里通过历史人物的变迁,强调了其精神品质的永恒不变,即“庆不”(即“庆”字的繁体写法,意为庆祝、纪念)的崇高地位始终未变。接下来“都山望尧山,离立若壶峤”则进一步描绘了两座山之间的关系,如同母子一般,彼此相望,象征着亲情与敬仰之情。
最后,“母望子曰慈,子望母曰孝”点明了母子之间的情感纽带,以及孝道的重要性。“至今两山间,云气相缭绕”则以自然现象象征着这种情感的延续与传承,云气缭绕,仿佛是母子之间情感的纽带,永不消散。
“帐触游子心,苍茫独凭吊”则是诗人个人情感的抒发,面对如此壮丽的景色和深厚的历史文化,游子的心灵被触动,独自凭吊,表达了对历史人物的敬仰与怀念,以及对自然美景的感慨。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和历史人物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传统文化的深刻理解和对自然美的独特感悟,同时也蕴含了对亲情、孝道以及历史传承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