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川有馀水,大海无满波。
器量各相悬,贤愚不同科。
群辩有姿语,众欢无行歌。
唯馀洛阳子,郁郁恨常多。
时读过秦篇,为君涕滂沱。
形式:古风押[歌]韵翻译
所有的河流都有多余的水,大海却从不满溢。人们的才识和容量相差悬殊,贤能与愚笨不在同一标准下衡量。各种辩论充满言辞,众人欢乐却没有固定的歌唱形式。只有洛阳人(指某位诗人)心中愁闷,常常郁郁寡欢。他时常阅读《过秦论》,为你的遭遇泪流满面。注释
百川:众多河流。馀水:剩余的水。大海:广阔的海洋。满波:满溢的波浪。器量:才能和度量。悬:差距大。贤愚:贤能与愚笨。科:标准。群辩:各种辩论。姿语:华丽的言辞。行歌:固定的歌唱形式。洛阳子:指代某位来自洛阳的诗人。郁郁:忧郁的样子。恨常多:常常感到愁闷。过秦篇:《过秦论》(古代一篇散文,论述秦朝兴衰的历史)。涕滂沱:泪流满面。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孟郊所作,名为《寄崔纯亮》。通过对比百川与大海的不同,诗人表达了器量大小、贤愚差异的哲理,同时也反映出个人才华未被施展的感慨。
“百川有馀水,大海无满波”用以形象地说明天地之间,有广阔的空间容纳万物,不会因为任何事物而感到满足或是局限。紧接着,“器量各相悬,贤愚不同科”进一步强调了每个人的才华和能力都有所不同,且不应以同一标准去衡量。
然而,在“群辩有姿语,众欢无行歌”的描绘中,我们感受到一种社交场合的热闹与多样性,但诗人自己的内心世界却是“唯馀洛阳子,郁郁恨常多”,表达了自己与周围环境的不适应和深藏的忧虑。
最后两句,“时读过秦篇,为君涕滂沱”则透露出诗人阅读古代贤良之作时所感同身受的情怀,似乎在寻求精神上的慰藉。整首诗通过对比和反差手法,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不满,以及对知识分子未被认可的深切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