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家李将军,三代将门子。
结发有奇策,少年成壮士。
长驱塞上儿,深入单于垒。
旌旗列相向,箫鼓悲何已。
日暮沙漠陲,战声烟尘里。
将令骄虏灭,岂独名王侍。
既失大军援,遂婴穹庐耻。
少小蒙汉恩,何堪坐思此。
深衷欲有报,投躯未能死。
引领望子卿,非君谁相理。
形式:古风翻译
汉朝的李将军,出身于三代的将门之家。年轻时就有奇特的策略,年少便成为英勇的壮士。率领边疆的勇士,深入到单于的营垒。旗帜面对面相向,箫鼓悲壮无尽期。日暮时分在沙漠边缘,战斗的喊杀声在烟尘中回荡。将军决心消灭傲慢的敌虏,岂止是为了辅佐名王。失去大军的支援,遭受了穹庐(匈奴)的耻辱。从小蒙受汉朝的恩惠,怎能忍受这样的沉思。内心深处想要报答,却未能以身许国至死。翘首期盼子卿(朋友),除了你还有谁能理解我呢。注释
汉家:指汉朝。结发:古代男子十五岁束发,表示成年。单于:匈奴的首领。旌旗:旗帜,这里代指军队。箫鼓:乐器,这里指战争中的音乐。穹庐:匈奴人的毡帐,代指匈奴。子卿:人名,这里指朋友或知己。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将军的英勇和悲壮,通过对汉家李将军的赞颂,展示了古代英雄人物的豪迈情怀和忠诚品质。诗中“结发有奇策,少年成壮士”表明这位将军自幼便具备非凡的智谋与勇气,“长驱塞上儿,深入单于垒”则描绘了他在战场上的英勇无畏和深入敌后作战的情景。"旌旗列相向,箫鼓悲何已"通过对军旗和战鼓的描述,传达了一种战争即将爆发的紧张气氛,同时也流露出一种对于战争即将带来的毁灭与哀伤的感慨。
"日暮沙漠陲,战声烟尘里"则是描绘了夕阳下的战场景象,战事纷飞,烟尘四起。"将令骄虏灭,岂独名王侍"表达了这位将军的英勇不仅仅为了个人的荣耀,也是为了国家和民族的尊严。
接着诗人通过“既失大军援,遂婴穹庐耻”来反映出将军面临战败被困的窘境,同时也透露出他对此种状况的无奈与自责。"少小蒙汉恩,何堪坐思此"则表达了这位将军对于国家恩惠的铭记和对现状的不甘心。
最后,“深衷欲有报,投躯未能死”展示了他虽然想要以身相许来报效国家,但最终却无法如愿,以致于“引领望子卿,非君谁相理”中的哀婉之情。诗中通过对将军的描写,以及对战争悲壮和英雄不朽的赞美,展现了作者对于忠诚与牺牲精神的崇高评价。
王维在这首诗中,不仅塑造了一位理想化的人物形象,也通过其个人的命运起伏,反映出整个时代的悲剧和战争带来的深远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