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来有野鸽,觜眼肖春鸠。
饥肠欲得食,立我南屋头。
我见如不见,夜去向何求。
一日偶出群,盘空恣嬉游。
谁借风铃响,朝夕声不休。
饥色犹未改,翻翅如我仇。
炳哉有灵凤,天抑为尔俦。
翕翼处其间,顾我独迟留。
凤至吾道行,凤去吾道休。
鸽乎何所为,勿污吾铛瓯。
形式:古风押[尤]韵翻译
孤独的我有只野鸽子,嘴和眼睛像春天的斑鸠。饥饿的它渴望食物,站在我的南屋屋顶。我看见它却视而不见,夜晚它会去哪里寻找?有一天它离开了群体,自在地在空中游玩。是谁让风铃响起,日夜不停的声音。饥饿的痕迹还未消退,它振翅的动作仿佛是我的敌人。那只神奇的凤凰,上天或许让它成为你的同类。它在我们之间飞翔,我独自停留在此。凤凰的到来预示我的道路畅通,它的离去则道路中断。野鸽啊你在做什么,别玷污了我的器皿。注释
孤:孤独。野鸽:野生的鸽子。肖:相似。南屋:房子的南边。偶:偶然。盘空:在空中盘旋。凤:凤凰。抑:或许。翕翼:张开翅膀。铛瓯:器皿。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梅尧臣的《野鸽》,通过对野鸽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人生哲理的独特见解。首句“孤来有野鸽,觜眼肖春鸠”写出了野鸽孤独的身影和其外貌与春鸠相似,暗示了它的平凡与朴素。接下来,“饥肠欲得食,立我南屋头”描绘了野鸽觅食的场景,表现出生存的艰辛。
“我见如不见,夜去向何求”表达了诗人对野鸽的冷漠态度,似乎并未给予同情或关注,暗示了人与自然的疏离。然而,“一日偶出群,盘空恣嬉游”又揭示了野鸽自由自在的一面,它偶尔逃离孤独,享受天空的自由。
“谁借风铃响,朝夕声不休”以风铃声比喻野鸽的鸣叫,反映出诗人对野鸽孤独生活的同情和对无尽哀鸣的感慨。接着,“饥色犹未改,翻翅如我仇”描述了野鸽饥饿的状态,即使如此,它仍保持着独立和坚韧。
“炳哉有灵凤,天抑为尔俦”将野鸽与凤凰相提并论,暗示其内在的高贵品质,尽管处境艰难,但仍不失尊严。诗人通过“凤至吾道行,凤去吾道休”表达出自己的人生理想,认为只有像凤凰那样卓越,才能实现大道。
最后两句“鸽乎何所为,勿污吾铛瓯”是对野鸽行为的反思,诗人告诫野鸽不要因为自己的困境而玷污了自己的纯洁,也寓言了人应坚守自我,不受外界环境影响。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野鸽的形象,探讨了人生的孤独、追求、尊严和坚持,体现了梅尧臣深沉的人生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