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蛰良时在,鸣风异禀存。
大能吞巨象,长可绕昆崙。
出笥彰嘉庆,衔珠报厚恩。
由来禀龙质,灵化出山门。
形式:五言律诗押[元]韵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画面,通过对蛇的形象和行为的细腻刻画,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界生命力的赞美与向往。"起蛰良时在,鸣风异禀存"一句中的“蛰”指的是初夏时节,蛇开始活跃起来,而“鸣风”则形容蛇的吼叫声,与自然界之风相呼应,体现了生命力的觉醒和生长。同时,“异禀存”暗示着蛇所特有的生机与神秘。
"大能吞巨象,长可绕昆崙"这两句则通过夸张的修辞,强调了蛇的巨大力量和灵活多变的身体。蛇能够吞下巨兽象征着它强大的生命力,而“绕昆崙”则展现了其柔韧性,如同古代传说中蛇能绕山而行,显得神秘又充满力量。
"出笥彰嘉庆,衔珠报厚恩"一句中的“出笥”指的是蛇从洞穴中出来,而“彰嘉庆”则形容它的喜悦之情。蛇衔着珠宝,这里可能隐喻着蛇对自然界给予其生命和力量的感激与回报,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界生灵之间相互尊重与和谐共生的观念。
"由来禀龙质,灵化出山门"则进一步深化了蛇与自然、神秘力量的联系。“禀龙质”暗示着蛇与龙的亲缘,龙在中国文化中象征着权力、高贵和神圣,因此蛇也被赋予了一种超凡脱俗的生命特质。而“灵化出山门”则表明了蛇不仅是自然界的一部分,更有一种精神层面的超越与转化,它能够穿梭于世间与超自然世界之间。
整首诗通过对蛇形象的描绘,展示了一种生机勃发、神秘而又充满力量的生命美学,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于大自然中生命力和灵性的深刻体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