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兴非有本,理感兴自生。
忽闻石门游,奇唱发幽情。
褰裳思云驾,望崖想曾城。
驰步乘长岩,不觉质自轻。
矫首登灵阙,眇若凌太清。
端坐运虚轮,转彼玄中经。
神仙同物化,未若两俱冥。
形式:古风鉴赏
此诗描绘了诗人游历石门时的所见所感和心境变化。开篇“超兴非有本,理感兴自生”表明诗人的情感并非刻意追求,而是自然而然产生的。这反映出诗人对自然景物的深切感应,以及他内在的情感世界。
接下来的“忽闻石门游,奇唱发幽情”则是诗人突然听到关于石门之游的传说或故事,这些奇特的叙述激发了他的幽深情怀。这表明诗人的好奇心和对未知事物的向往。
“褰裳思云驾,望崖想曾城”中,“褰裳”指的是诗人整理衣襟,准备攀登,而“思云驾”则是将自己的思想寄托于云端,如同乘坐云中之车。接着的“望崖想曾城”表达了诗人对远处山崖的眺望,以及对古老城堡的遥想。这段落展现了诗人的浪漫主义情怀和历史意识。
“驰步乘长岩,不觉质自轻”中的“驰步”意味着迅速地走,甚至是奔跑,而“乘长岩”则是在长长的岩石上行进。最后,“不觉质自轻”表达了诗人在自然景物面前感到自己的身体似乎变得轻盈无重。这一段落描绘了诗人的激情和与自然合一的境界。
“矫首登灵阙,眇若凌太清”中的“矫首”是抬头向上的姿态,“登灵阂”则是在攀登通往神灵之所的楼梯。末尾,“眇若凌太清”形容诗人仿佛能够超越一切尘世的束缚,达到一种超然物外的境界。
“端坐运虚轮,转彼玄中经”中的“端坐”是安静地坐下,“运虚轮”则是在心中思考和感悟无形之物。末尾,“转彼玄中经”表达了诗人在冥想中探索宇宙间的奥秘。
最后,“神仙同物化,未若两俱冥”则是说即便是神仙与万物合一,也不如自己和自然界同时达到精神上的融合。这段落体现了诗人对自然和生命本质的深刻理解,以及追求与宇宙合一的哲学思考。
整首诗通过对石门之游的描绘,展示了一位道家修行者的内在世界,他们通过亲近大自然,以达到心灵的净化和超越尘世的境界。这首诗语言流畅,意象丰富,是一篇充满哲思与美感的佳作。